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老年保健 > 信息
编号:13697068
老年人合理用药与安全(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3
     【中图分类号】R3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28-02

    随着社会发展、医学进步,人类寿命也随之延长,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已有统计显示,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国内总人口的10%以上,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这说明我国已在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均处于衰退状态,很容易患病,而且通常为慢性病,并发症多,并存病多,需要长期治疗,用药种类较多。由于各器官贮备功能及身体内环境稳定机制随年龄而衰退,因此,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及安全幅度均明显下降。据有关资料统计,在41-50 岁的病人中,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率是12%,80岁以上的病人上升到25%。据报道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青年人的2-3倍。同时,老年人用药不仅出现ADR发生率较年轻人为高,而且一旦出现,其严重程度亦较年轻人为高,甚至导致死亡。因此,保证老年人有效、合理、安全用药,是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是病人、家属、医务人员的共同责任。

    1 老年人的生理变化的特点及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1.1 药物的吸收

    老年人消化器官的萎缩和血流量的下降, 可能导致药物吸收减少。胃排空延缓,胃粘膜萎缩,胃酸泌减少,胃液的pH值升高;服药后药物在胃肠内滞留时间延长,又可导致药物吸收增加,故老年患者对药物的吸收差异较大。

    1.2 药物的分布

    老年人机体的组成分布发生明显变化, 体内含水量减少,仅占体重的53%左右,肌肉组织减少,脂肪逐渐增加,因而水溶性药物分布降低,脂溶性药物则增高。老年人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直接影响药物与蛋白结合,使游离药物浓度增加,作用增强。由机体总含水量减少,脂肪增多。水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减少,药物易蓄积于中央室,如哌替啶、地高辛等,当老年人使用这些药物时,其血浆峰浓度上升,可产生药物中毒。而脂溶性药物易分布于周围脂肪中,其分布容积增大,如地西泮、苯巴比妥类药物暂时蓄积于脂肪组织,其作用持久而强,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血浆容量、细胞外液及血浆蛋白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 脂肪与体重的比例也逐渐增大,总体液与脂肪外体重下降, 使一些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量减少,血中游离型药物与结合型药物的比例增大,而只有游离型的药物才具有药理活性,从而增强了药物的效应,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1.3 药物的代谢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人步入老年后,肝脏体积变小,肝细胞数目减少,老年人的肝脏比年轻人减轻15%,而且老年人肝血流量减少,仅为年轻人的40%左右,代谢和解毒功能降低,影响药物的清除。这也可能是老年人对药物敏感性增强和易发生毒性反应的重要原因。老年人肝血流量减少,肠道的血流量也减少,这使某些药物的首过代谢(first-pass metabolism)降低。如果老年人使用有首过代谢作用的药物如莫雷西嗪、非洛地平、普萘洛尔时,应调整用量及给药间隔,否则可致药物不良反应,如各种心律失常[1]。

    1.4 药物的排泄

    多数药物以原型及代谢物的形式由肾脏排出体外。老年人肾血流量减少,仅

    为年轻人的50%,功能性肾小球数目减少,肾小管功能减退,使肾脏的滤过、分泌及重吸收能力降低。研究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的重量减轻、肾单位减少,这些因素使得药物排泄明显少于年轻人, 因此药物的血浆浓度较年轻人高,半减期也较之延长,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使用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时,要特别注意调整给药剂量,以免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那些本身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如地高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苯巴比妥、普萘洛尔等使用时药慎重,容易蓄积中毒。

    2 老年人易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2.1 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

    由于老年人独特的生理机能的改变,平时在年轻人使用时相对安全的药物,在老年人身上有可能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2 联合用药

    对于老年人来说,疾病较多,不同疾病的合并用药问题更为突出。40%~50%的老年人每日用药可达3~5 种,常用的有镇痛药、利尿剂、降血压药、安眠药、抗抑郁药、强心苷药等。药物相互用发生的可能性随用药种类的增加而上升。有报告说,运用综合分析方法从理论上推断,同时服用5 种药物时,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的可能性大于50% ,同时服用7 种药物时,该可能性接近100%。

    2.3 重复用药

    重复用药所表现出的主要问题一是患者有多种疾病,临床症状多,病因复杂,加之求治心切,常先后在多家医院或不同科室就诊,出现处方药物相同或相似,而患者又不懂,结果就会重复用药;二是目前治疗常见病的合成药物不少,其中治同一种或同一类疾病的合成药中的主要成分大同小异,但药名不同,患者自行购药,几种同买,买回后又不仔细读药品说明书,结果将几种药名不同但成分相近的药物同服,也是重复用药的突出现象。重复用药最大的危害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严重时可致生命危险。因此,当人们患病后,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并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尽量避免重复用药所带来的危害。

    2.4 老年人用药的不依从性

    表现为自作主张,背着医生拒服某药,或私下自购药品服用,其后果不仅会贻误病情,还能引起药物相互作用等不良反应。还有一些老年人记忆衰退,忘记按时服药,或这次漏服,下次加倍服,或药物突然中断等都会影响疗效[1]。

    3 老年人合理用药

    本着治病第一,安全至上,药物精简,剂量灵活,定期随访,及时调整的原则,保证老年人合理、安全的用药。

    3.1 严把用药指征,合理选择药物

    老年人用药除明确诊断,排除禁忌用的药物外,使用其他一般药也要选针对性强、作用较缓和的药物;对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不宜盲目应用多种药物,可单用药物时绝不联用多种药物,当病情确实需要联用时,应了解各药间的相互作用对疗效或毒性的影响。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病理变化,病情往往复杂多变,若药物使用不当可使病情恶化,甚至无法挽救,因此老年人应尽量少用药物,切忌不明病因就随意滥用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疾病治疗。老年人因衰老产生的改变和疾病之苦,有些可以通过饮食(低脂、少盐、少糖、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和生活方式(起居有序、心情愉快、适当体力和脑力活动)的调整,以, 百拇医药(木尼拉?玉苏甫 刘翠荣 何福)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老年保健 >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