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43
编号:13697292
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诊断与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3
     【摘 要】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点及声像图特征,以提高甲状腺微小癌术前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充分的依据。方法:观察62 例微小甲状腺癌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甲状腺微小癌以年轻女性高发,声像图上多表现为实性低回声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常伴有微小钙化及淋巴结肿大,血流分布以内部丰富血流为主,RI > 0.7,且常可引出典型血流频谱。结论:微小甲状腺癌的声像表现有较高特征性,超声检查对微小甲状腺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临床特点;超声诊断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222-01

    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TMC) 是指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10 mm 的特殊类型甲状腺癌,其中乳头状癌占绝大多数[1]。临床特点为原发肿瘤隐匿,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殊性,并常与甲状腺其他疾病并存,术前误诊、漏诊率高,微小甲状腺癌的诊断一直是临床难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2例甲状腺微小癌的声像图表现,旨在总结微小甲状腺癌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探讨高性能超声在提高识别及诊断微小甲状腺癌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搜集整理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最大径≤1.0cm甲状腺微小癌62例,其中男13例,女49例。所有病例都经过临床检查,二维超声检查,CDFI血流检查,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

    1.2 研究方法 使用PhilipsIU22和Philips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频率3MHz-11MHz。使用二维超声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形态、位置、内部回声、包膜及结节的数目、大小、形态、边缘和有无包膜、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情况,注意有无钙化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病灶内部和周边血流形态、分布、数量进行观察,取内部及周边最显著的一条血流用频谱多普勒(PWD)判断血流信号性质,多普勒取样角<60°,测量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和阻力指数(RI),取三次均值,同时仔细观察、分析频谱特点。结节血流形态分为4 级[2]。0 级: 无血流信号; I级: 结节周边见点状或短线状血流信号; II级:结节内部血流呈树枝状血流,血管走行规则; III级:结节内部血流呈树枝状或网络样,可见丰富的短或长的条状血流,走行杂乱不规则。

    2 结果 62例微小甲状腺癌病灶,其中36例为孤立性单发结节, 26例为多发结节。

    2.1 临床特点 所选病例中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下及35-55岁的占88%,男女之比为1:3.77,发现方式以体检为主,占53%,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占79%。

    2.2 二维超声表现 癌结节均为实质性,呈圆形或类圆形, 形态多不规则(67%),边界多不清晰(68%),以低回声为主(92%),均无明显包膜和声晕,半数以上癌结节内可见微钙化(61%)。约1/3病人可见病灶同侧颈部及锁骨上区淋巴结肿大。

    2.3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病灶内血流信号0 级或Ⅰ级22例(36%) , 血流信号Ⅱ级或Ⅲ级40例(64%), PW 测得病灶内血流速度峰值为43.91±17.75 cm / s;阻力指数(R I) 0.71±0.15。具有特征性血流频谱的病灶24例(56%),典型表现为收缩期峰值前移、上升及下降速度均增快,表现为上升波和下降波陡直,部分病例探查不到舒张末期血流频谱或可见舒张期逆向血流频谱。

    3 讨论

    3.1 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点 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患者的年龄是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年龄较轻的患者伴有甲状腺结节,其恶性率明显高于年老者。本组资料显示,甲状腺微小癌 35岁以下组与35-55岁组的发病比例明显高于55岁以上组,结果符合发病年龄年轻化的记载。所以,发病年龄是临床需考虑的因素之一。本组病例男女比例约为1:3.77,女性患者远高于男性。 可见,甲状腺微小癌发病以年轻女性为主,临床上遇年轻女性甲状腺结节患者要特别注意。本组甲状腺微小癌病例发现方式显示,62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中由体检发现的有40(65%)例,可见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对发现甲状腺微小癌有重要意义。

    3.2 二维声像图特点 甲状腺微小癌形态多不规则,边界多不清晰,无或无完整声晕,超声可表现为毛玻璃征,分析可能为癌组织侵蚀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造成的超声征象。甲状腺癌中因细胞大而重叠、间质少,不会形成强烈反射界面,以实性低回声多见,癌细胞分化越低,核异型性越大,间质成分越少,肿瘤透声越好,回声就越低,在甲状腺微小癌病例中也体现出同样的特点。有研究报道,40%~5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存在砂粒体, Iannucci-lli等[3]报道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微小钙化的特异度达到94.4%,在本研究中,微钙化的特异度达到97.3%,也就是说,如果小于1cm微小病灶中发现微小钙化,仅有2.7%的可能性将良性结节误诊为恶性。因此,有无微小钙化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最有意义的鉴别诊断依据之一。

    3.3 CDFI 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 本研究将血流信号分为4级(0-III级),并按此特点分成0-Ⅰ级、Ⅱ-III级两组,结果显示,甲状腺微小癌以Ⅱ-III级血流为主,提示我们当微小病灶内部血流丰富时都应密切观察。在对动脉血流频谱形态做观察、研究时,发现甲状腺微小癌中可见特征性血流频谱,本研究中此项指标敏感性55.8%,特异性为100%。这说明此项指标较容易出现漏诊,但见到特征性血流频谱对微小甲状腺癌的确诊率却是极高的。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甲状腺微小癌以年轻女性高发,发现方式以体检居多。声像图表现有较高特征性,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微小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凤华,夏建国,李红丽,等. 高性能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 J ]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 ,20 (增刊) :5-7.

    [2] Oshini H, Hirai T, Yamada R, et al. Three dimentional power Dopp ler sonography of tumor vascularity. J Ultrasound Med, 1998, 17 (10) : 619., http://www.100md.com(张飞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