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43
编号:13697348
偏远山区产科急救现状及展望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3
     【摘 要】产科急救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措施之一,为确保母婴安全,现对产科急救现状进行探究。方法:我县至2007年设置孕产妇急危重症抢救中心,办事机构设在县妇保健院,通过近五年我院产科急救中心出诊抢救病例、抢救病种、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各乡镇妇产妇幼人员达达配状况以及我县地域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符合产科人员编制标准的仅为总数的31.58%,实现科学布局的产房也仅为总产房数的21.05%,产科设备处于功能状态的占18.42%,平均产科出血率为6.5%,最高为9.8%,完全无妇幼妇产医务人员占15.79%,只有妇幼人员而无妇产医生占13.16%,普通乡接产总数占全县出生人数8.59%,中心卫生院占46.09%,县级占45.32%,孕产妇死亡率都超过十万分之五十,最高达到十万分之一百二十。结论:我县属落后偏远山区幅员辽阔,交通不便,人才引进困难,虽然国家项目大力支持,特别是降消项目,住院分娩补助的实施,家庭分娩减少,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大大降低,但仍存在产科业务人员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依法助产不得力等问题。

    【关键词】产科急救;偏远山区;现状;妇幼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254-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本县范围内所有孕产妇,以及38个乡镇卫生院妇产科、产科接产医护人员。

    1.2方法

    通过妇幼医生进行培训,开设专门的产科急救通道,开通急救电话。各乡政镇妇幼医生发放急救卡片,各乡镇路路口,交通要道刷写产科急救电话,产科急救中心配置两组急救人员,产科急救车辆随时处于功能状态等急救网络。采取出诊、电话指导相结合,至2007年到2011年共出诊两千余次,其中出诊乡镇卫生院一千余次,电话指导三百余次。电话指导重大抢救十余次,重大抢救八十余次,死亡三例,其中电话指导死亡一例(因道路不通)。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我县为国家级贫困山区,县辖三十八个乡镇,面积219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常驻人口58万,农村人口占80%。以土家族、苗族为主。2009年以前能通畅的乡镇只占50%,最远乡镇急救车来回需要八个小时,而这八小时,很可能是对产妇生命造成威协的八小时。配有38个乡镇卫生院,其中六个乡镇至今无妇产妇幼医生,五个乡只有兼职妇幼人员,五个乡从未开展接产业务。符合产科人员编制标准的仅为总数的31.58%,实现科学布局的产房也仅为总产房数的21.05%,产科设备处于功能状态的占18.42%。

    2.2人员情况

    2.2.1全县每10万人中,其中不到1/30为大学文化程度;近2/25为高中文化程度;1/3为初中文化程度;1/10为小学文化程度,近1/3人口为未接受教育的文盲人口,其文盲率达到5.3%〔1〕。这种文化水平程度也是限制人们对卫生医疗意识难以提高,县内医疗人员匮乏的主要原因。

    2.2.2各乡镇卫生院妇幼、妇产科人员情况:专职妇幼人员8人,专职妇产科医生34人,完全无妇幼妇产医务人员占15.79%,只有妇幼人员而无妇产医生占13.16%,不含县级。二十几个普通乡无接产资质;全年接产总人数普通乡接产总数占全县出生人数8.59%,中心卫生院占46.09%,县级占45.32%,2.2.3急救情况,产科出血75例,妊高征抽搐2例,妊娠合并症3例均为乡镇卫生院转诊或出诊抢救,其中因道路不通电话指导抢救死亡一例,一例为抢救过程中死于卫生院,一例为抢救途中死于车上,最严重一例产科出血血红蛋白仅有25g/l。输血最多一例为全血四千五百,血浆800ml。参与剖宫产术中出血十例,其中三例为胎盘植入子宫全切,三例为胎盘粘连,四例为子宫收缩乏力。带血抢救三例。乡镇卫生院在接产中电话直接指导三百余次,主要为产科出血,宫颈撕伤出血,妊高征及妊娠合并症。平均产科出血率为6.5%,最高为9.8%。很多失血抢救病人包括死亡病例中相当一部份是乡镇医生没能正确估计失血量,没能及时正确补液,一旦出现情况都已处于休克失代偿期。全县孕产妇死亡率都超过十万分之五十,最高达到十万分之一百二十。

    3 讨论与展望

    3.1讨论

    我县地处偏远贫困山区,幅员辽阔,交通不便,卫生人才资源十分匮乏,县域内主要以农业人口为主,整体素质偏低,没有正确的卫生保健意识,且关于这方面知识缺乏。从未进行过产前检查的孕妇人数不在少数,造成我县内孕产妇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的情况。生产接产还是以家庭接生为主,即使在降消项目开展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住院分娩产妇比例,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但由于乡镇相关医护人员的资源匮乏现状,以及交通条件的限制导致了产科急救难以顺利开展〔2〕。近五分之一的乡镇没有妇幼人员,更没有妇产科医生,近五分之一乡镇只有妇幼人员,没有专业妇产科医生,相关范围内的孕产妇得不到应有的孕期保健服务,给产时增加了更多潜在风险,加上抢救设备不全,产科标准建设不完善。即使目前已经建成了产科急救网络,但是依旧无法满足全县范围内的孕产妇保健服务需求。面临这一现状,只有通过提高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专业学习,健全产科建设,改善交通等基础建设,才能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真正实现母亲安全儿童优先〔3〕。随着住院补偿、出生缺陷监测、出生证明严格管理等措施实行,住院分娩大幅提高,孕产妇死亡明显降低〔4〕。

    3.2未来展望

    近些年随着偏远山区交通及产科急救措施的不断完善,使得偏远山区的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有明显降低,但是和医疗设备及条件相对完善的城市相比还是十分落后,国此对于偏远山区的产科急救在未来展望中仍然需要做到: ﹝1﹞增加政府资金投入量,降低由城乡差距带来的影响;(2)基于市场机制前提下,增强农村妇幼保健网络的综合功能水平;(3)开展基层妇幼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4)重视人才引进,并通过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等方式吸引人才;(5)提高卫生保健宣传力度,坚持开展健康教育工程。能过上述方式不断提高县内医疗水平和县内人民的卫生意识,从而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 酉阳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1.5.2

    [2] 杨贞慧.52例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急救及护理观察〔J〕.吉林医学,2013(27):5719.

    [3] 童丽玲,林白浪,张玉娟,等.优质护理措施应用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7):2328-2330.

    [4] 逢桂荣,林清伟.双胎产后失血性休克1例抢救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19):60., http://www.100md.com(冉儒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