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43
编号:13697030
5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及对策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黄建琼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 要】目的: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探讨相关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所发生的5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患者的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其中女性人群为38例,男性为18例;儿童人群为19例、老年人群为28例。结论:临床上,在对患者采用中药制剂治疗时,要严格地遵循辨证治疗和严格按照说明书来使用剂量等,进而能够减少和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在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停止使用药物,并进行处理。

    【关键词】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R9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011-02

    药物不良反应(ADR)主要是指合格药物在正常使用的情况所发生的意外伤害[1]。近年来,随着对ADR监测工作不断深入,人们不仅对药物的效果重视,同时还认识到药物不良反应所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性。为此,我院对所发生的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实施相关对策,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的对象为我院在2012年1月~201312月期间使用中药制剂时发生56例不良反应患者。

    1.2 方法

    对56例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和性别以及用药途径以及药物种类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统计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采用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性别和年龄情况

    其中女性人群为38例,男性为18例;儿童人群为19例、老年人群为28例。

    2.2 给药途径

    静脉注射15例,占26.8%;口服14例,占25.0%;肌肉注射12例,占21.4%;外用15例,占26.8%。四种给药途径所占比例比较(P>0.05)。

    2.3 药品种类

    活血化瘀类和清热解毒类以及抗肿瘤、保肝类等药物。详细如表1。

    2.4 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荨麻疹、皮疹、瘙痒、脱发、面部潮红、红斑、腹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腹泻、胸闷、心悸、面色苍白、喉头水肿、头晕、肌无力、盗汗、尿急、尿频、发热、头痛、烦躁不安、失眠、意识模糊、肢端麻木、肌无力、四肢乏力、晕厥、抽搐、疼痛、骨骼疼痛、肌肉麻木、过敏性休克、心律失常、紫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