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43
编号:13697042
一种增强粘接效果托槽的设计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王振林 王春玲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 要】目的:对脱落托槽应用新的处理方法以增强粘结强度。方法:磨除法处理残余粘结剂,并在托槽底板上制备通孔与裂沟。结果:临床重粘托槽27例,目前无脱落者。结论:该处理方法可明显增强自体脱落托槽重粘效果,仍需有待进一步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加以验证。

    【关键词】托槽;粘结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14-02

    治的核心,矫治弓丝通过托槽对牙施以各种类型的矫治力[1],所以托槽的粘接效果在正畸治疗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托槽频繁脱落不仅会增加病人的复诊次数、延长治疗时间、增加重新处理牙面的次数,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

    由于托槽金属底板不能与粘接剂之间形成化学粘接,因此,为了加强金属托槽与粘接剂之间的粘接强度,托槽底板必须形成各种各样的机械固位型。为此,四十多年来,生产厂商对托槽底板进行了不断的设计与改造,以期获得最佳的粘接效果。作者设计了一种底板上带有凹孔及裂沟的托槽[2]专利号ZL(201220745173),以增强托槽-粘结剂界面的粘结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托槽的结构特点

    为增强托槽-粘结剂界面的粘结效果,在直丝弓托槽底板的HE向部分及龈向部分各增加3个圆形通孔,该圆形通孔接近牙面处较窄,接近唇颊侧的部分较宽,从而形成自牙面向唇颊面敞开的倒凹形。粘接时粘结剂沿通孔溢出,术者以探针等器械抹平,一方面增加了粘结剂与托槽的粘接面积,另一方面又借助于倒凹固位实现更为可靠的粘接效果。

    同时在托槽的近远中两侧各有一条裂沟,该裂沟同样形成自牙面部分向唇颊面变宽的斜面,同样达到上述的增强固位的目的。

    1 通孔 2 裂沟

    1.2 临床资料

    自2013年6月至今,,笔者选择临床上脱落的残余粘结剂少于75%的托槽应用上述方法重粘27例,首先用磨除法处理残余粘接剂,然后利用高速车针制备出上述通孔与裂沟,采用光固化玻璃离子正畸粘接剂(GC Fuji ORTHOLC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