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外科 > 颅脑损伤
编号:1355429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 20195
     【关键词】颅脑损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5-0153-01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指广泛颅脑骨折、脑挫伤、脑干损伤、颅内血肿等.重型的颅脑损伤病情最为严重, 还具有病情复杂、进展快、并发症多、治护难等难题, 因此, 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需更细致、全面。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展开临床护理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患者, 男32例, 女18例;年龄9~78 (39.2± 9.8) 岁;均经脑部CT及MRI检查确认为重型颅脑损伤。车祸致伤31例、高处坠落致伤16例、重物打击致伤3例;广泛脑挫裂伤14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 脑室内出血8例, 硬膜下血肿9例, 硬膜外血肿3例, 多发性颅内血肿2例;格拉斯哥昏迷 (GCS) 评分在5~8分范围。

    1.2 护理方法

    1.2.1 急救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送入院后, 须争分夺秒地实施抢救。急救护理如下:给予吸氧。出现脑水肿的患者, 其颅内压急速上升, 脑缺氧严重, 由此, 需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 尽快缓解脑水肿, 使脑血流量逐渐恢复;有气道阻塞或窒息症状患者, 实施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 维持呼吸通畅;尽快开辟静脉通道, 按医嘱用药, 例如, 给予20%甘露醇, 以起到降低颅内压或脱水、利尿的作用[1]。连接心电图仪器, 密切留意瞳孔、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迅速做好合血、备皮、导尿、留置胃管等术前准备。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通畅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 救的关键, 呼吸道不畅以及 痰液黏稠不易吸出的患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①气 管切開后要注意呼吸情况及气管切口有无渗血,有无皮下气 肿及血肿,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②保持气管套管通 畅,切口敷料干燥,防止切口感染。 套管口覆盖双层用生理盐 水渗湿的纱布,以保持吸入的空气有一定的湿度,并防止灰 尘及异物吸入。 ③随时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严格 无菌操作,以防交叉感染。 动作轻柔,每次吸痰不超过 15 s

    1.2.2 术后病情观察:

    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后, 临床症状较多, 而症状能够反映病情发展的程度, 因此, 需要密切关注术后的病情, 通常要侧重关注以下方面: (1) 意识。大部分患者存在意识障碍, 护士可通过观察其意识障碍的变化评定病情好转或恶化, 如患者由躁动转为昏睡, 要排除有无过量使用镇静剂或病情恶化;深度昏迷者对外刺激有睫毛反射、吞咽咳嗽等表现, 则表明病情有好转。 (2) 观察到意识障碍患者的双侧瞳孔大小不一, 且对光反射不敏感, 要考虑脑疝或脑压迫的可能性;两侧瞳孔大小变化不定, 对光无反应, 有眼球移位或分离, 提示可能是中脑损伤;两侧瞳孔散大, 有去大脑强直或深度昏迷, 可能是脑干损伤或为临终迹象。观察瞳孔时, 需注意期间是否使用阿托品、麻黄碱、氯丙嗪等可令瞳孔大小改变的药品。要求每隔15~30min观察1次瞳孔, 并记录瞳孔的基本形态。 (3) 生命体征。颅内压升高的体征表现为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慢且有力、呼吸慢且深, 观察到此类体征, 应注意辨别是否为脑疝或颅内血肿早期, 须即刻报告医师处理。此外, 患者的脉搏、心率、体温、呼吸也是要重点观察的体征。有高热者提示丘脑下部损害, 高热持续不退则多可能发生继发性感染[2]。 (4) 肢体活动情况。观察患者的双上肢或双下肢活动是否对称、是否出现瘫痪、瘫痪程度等, 均要详细记录下来。

    1.2.3 并发症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种类多, 情况复杂, 需要护理人员提高警惕, 加强护理观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有: (1) 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达15%~50%[3], 有呕血、黑便或失血性休克等临床表现。给予患者留置胃管, 通过定期抽出胃液观察是否有出血, 再给予针对性治疗。通常采用肾上腺素2mg加冰盐水500ml灌洗, 后给予持续胃肠减压; (2) 对并发脑心综合征的患者给予持续的心电图监护, 不用或慎用加重心脏负担药物, 依照患者脑心综合征的具体症状, 针对性地给予强心、抗心律失常或增强营养心肌治疗; (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存在大小便失禁情况, 因此, 泌尿系统的护理必不可少。临床常规护理中, 留置腔气囊导尿管, 每天对会阴区及导尿管周围使用碘伏稀释液进行清洗, 并旋转尿管, 避免尿管和黏膜发生粘连。病情缓解后, 通过夹闭、开放导尿管训练患者的排尿功能, 并经常为其按摩膀胱区, 帮助恢复膀胱的功能, 协助患者排尿。(4) 皮肤护理定时翻身, 使用气垫床及翻身垫。及时清除患者的排泄物, 肛周外涂呋辛油保护。(5)功能锻炼在病人生命体征相对稳定时, 便对其瘫痪肌肉进行按摩, 并对病人四肢关节做屈伸、内收、外展、内旋等被动运动, 并争取早期下床活动.

    1.2.4 心理干预:

    对已经清醒并恢复意识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 消除其顾虑, 提高继续配合治护的依从性;对患者家属, 也要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 给予心理上的鼓励和支持, 使其坚定让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 40例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 康复进展好, 经精心护理后逐步恢复自理能力。1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患者长时间昏迷, 后因家属主动放弃继续治疗, 死亡5例, 存活率为89.80%。

    3 体会

    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危重疾病, 其护理中包括有急救的护理和术后的护理。在急救中成功挽救患者生命后, 为防止术后并发症危及生命, 需对其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等实施密切的监护, 这是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的关键。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症多, 加强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 可有效去除危险因素, 也能加快康复的进程。另外, 护士还需从生理、心理、社会性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 使患者尽早康复, 回归家庭与社会。

    参考文献

    [1]许美卿, 周玉华, 章春红, 等.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 20 (4) :554-558.

    [2]赵永萍.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9) :75-76.

    [3]阮青容, 周兰英, 万敏, 等.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 2014, 24 (14) :2173- 2174., 百拇医药(何晓 尚倩 赵丽华)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外科 > 颅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