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血液内科 > 白血病 > 急性白血病
编号:13554315
1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肠梗阻的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 20195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和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18例急性白血病合并肠梗阻患者实施具有本专科特点的护理措施,包括胃肠减压护理、病情观察、化疗副作用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达到较满意的护理效果。结果:105例患者好转出院,3例患者死亡。结论:对急性白血病合并肠梗阻患者实施专业细致的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病死率,减轻白血病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白血病;肠梗阻;护理

    【中图分类号】R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5-0178-02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广泛浸润各器官组织[1],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化疗。白血病细胞局部浸润、感染、及应用化疗药物后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极易诱发肠梗阻[2],给患者带来了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对18例急性白血病合并肠梗阻患者实施具有专科特点的有效而系统的护理措施,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44~79岁,平均63.15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1例,以上均符合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学》[3]及主编的第七版《外科学》关于肠梗阻诊断与治疗的标准[4]。14例肠梗阻发生于化疗间歇期,4例发生于化疗过程中。

    1.2治疗与转归 以治疗原发病、控制并发症、避免肠梗阻各种诱发因素为治疗原则,如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化疗方案、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本组18例患者中3例死亡,其余15例均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好转出院。

    2 护理

    2.1心理护理 患者身患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机体耐受力和抵抗力下降,合并肠梗阻后增加身体的不适,从而产生焦虑、痛苦、绝望心情,护士应积极安慰患者,向患者讲解白血病合并肠梗阻的发病原因、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并根据不同患者不同心理特点,给予个体化心理护理,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促进疾病的康复。

    2.2 胃肠减压护理 尽早行胃肠减压,护士应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因白血病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低下及凝血机制异常,因此下胃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鼻腔、食管及胃粘膜而引起出血,对原有鼻腔出血填塞止血的患者可予经口置入胃管胃肠减压,对咽反射亢进患者可行咽喉部位局麻药喷雾麻醉,降低咽喉抵抗,提高置管成功率;妥善固定胃管,胃肠减压器连接紧密,保持胃肠减压管通畅,并持续负压;定时冲洗胃管,定时更换胃肠减压器;定时雾化吸入减轻胃管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白细胞降低,常伴有粒细胞缺乏,应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3次,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待引流量逐渐减少,腹胀腹痛症状减轻,恢复排气排便,应及时通知医生,停止胃肠减压。

    2.3 刺激肠蠕动 指导患者按摩腹部,由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做顺时针方向按摩;予以温盐水或温皂水灌肠,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肠粘膜引起出血,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灌肠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排气排便情况。

    2.4 禁食水、积极全肠外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嘱患者禁食水,讲解其重要性,鼓励患者坚持与医护人员的配合。给予营养支持,及时补充丢失的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护士应根据液体的PH值、渗透压选择合适的静脉给药,因肠外营养液为渗透压较高,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液体,因此多采用PICC置管给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输液时根据患者心率、中心静脉压调节输液速度,避免诱发心力衰竭;补充钾离子时应监测肾功能和尿量,对于输注高浓度钾溶液的患者,应进行持续心电监测,并定时监测血钾。

    2.5 病情观察、加强化疗药副作用护理 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腹部体征变化;定时监测血常规、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协助医生及时判断是否出现感染或感染加重,原有白血病是否恶化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反映,协助积极处理;应用环磷酰胺、甲氨喋呤等化疗药物时应注意观察有无口腔溃疡等粘膜受损的情况,护士应遵医嘱给予粘膜保护剂如美司钠、亚叶酸钙等,做到时间准确,剂量准确;应用具有神经毒性的化疗药物前应给予B族维生素进行预防,并注意观察用药后是否出现神经炎表现,如远端肢体麻木、腹胀等;应用止吐药物如托烷司琼引起便秘患者可适当调整止吐药用量,并及时正确应用缓泻剂,积极处理便秘。

    2.6 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并发症 按医嘱定时化疗,避免白血病细胞浸润肠壁诱发肠梗阻;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護士指导患者首先要减少人员探视,固定陪护,有呼吸道感染者禁止陪护患者,以减少交叉感染机会。护士进行操作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接触患者前后要洗手,避免医源性感染。

    其次要对患者居住环境消毒,保持床单位整洁,每周更换一次,污染时随时更换,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两次,每次30~60分钟,定期做空气及物体表面细菌消毒,每日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最后要加强对患者建立无菌观念的教育,嘱患者佩戴口罩,预防口腔感染,便后及睡前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防止肛周感染,保持皮肤的清洁,有PICC置管的患者要定时更换贴膜,注意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定期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或有寒战时,采取血培养及留取其他细菌培养,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予以药物降温,同时监测体温下降情况及血压心率变化,根据医嘱及细菌培养结果给予抗菌素治疗,控制感染,防止感染性休克;实施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提高患者舒适感,避免压疮等并发症。

    2.7 健康教育 嘱患者定期门诊复诊,按期化疗;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忌食生冷、油炸、胀气、辛辣刺激性食物,指导其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因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抵抗力低下,因此要严格保证饮食卫生,食物均应煮熟后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也应如此,少量多餐;适量活动。

    3 讨论

    肠梗阻是急性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患者病情危重、复杂,由于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肠道梗阻一般伴有局部的粘连和其他部位的累及,往往不符合手术条件,只能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而化疗常伴有严重的骨髓抑制,极易发生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死亡率较高,其早期临床表现与化疗所致副作用易混淆,护士应仔细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及时询问患者的不适反应,及早行腹部X线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治疗期间,护士应与医生密切配合,了解其发病机制的各个环节,结合白血病与肠梗阻的病理特点和患者的个体特殊性,给予针对性的专业护理,通过积极的、早期的、全面规范的护理,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7).

    [2]姚鹏,郝瑞军,徐正慧.急性白血病后并发肠梗阻6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8):113-114.

    [3]张之南,杨天楹,郝玉书.血液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1):859-880.

    [4]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54):451-458., http://www.100md.com(吕艳东 华洋)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血液内科 > 白血病 > 急性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