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泌尿外科 > 膀胱 > 压力性尿失禁
编号:13543628
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在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中的疗效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 20197
    

【摘 要】目的:分析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应用盆底肌康复训练及护理联合的效果。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间在我院实施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的患者,56例患者通过抽签被分为28例研究组及28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同时应用盆底肌康复训练,分析比对其产后40d的尿失禁发生率,排尿评分及盆底肌张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及排尿评分较低,同时盆底肌张力高,统计分析组间比对数据,可知P<0.05,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含义。结论: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除实施护理干预外,联合应用盆底肌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其盆底肌张力,降低尿失禁发生率。

【关键词】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护理;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7-0207-02

    有数据显示,15%至52%的女性会出现压力性尿失禁,该疾病虽不会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但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令其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能会因此出现抑郁症状[1]。为此本文就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及盆底肌康复训练的效果进行探讨,希望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56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均为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间入院治疗,在予以抽签后以上患者被分为两组,28例研究组患者年龄区间在26至40岁之间,均值为(30.2±2.3)岁,2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区间在23至37岁之间,均值为(30.1±1.9)岁。比较两组患者研究资料,可知其中的差異无显著性,统计学参考价值不存在(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2]

    纳入标准:①分娩方式为经阴道顺产;②膀胱颈抬举试验及症状分析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③恶露全部干净;④知晓并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①患有心理疾病;②患有精神类疾病;③患有泌尿系统疾病;④无法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相应护理及训练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都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内容包括:健康知识宣教,使患者能够了解产后盆底肌的变化,压力性尿失禁发生原因及相应的改善办法,缓解其焦虑及不安等情绪;其次,实施会阴护理干预,嘱咐患者每天对其进行清洁。

    在研究组患者中同时应用盆底肌康复训练及理疗,康复训练实施前护理人员需判断患者身体情况,对仰卧体位,站立体位及坐位等训练姿势予以选取,每个动作维持时间必须超过3s,训练频率为3次/d,时间为20min/次,早期训练可由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在对练习方法充分掌握后可在家中自行锻炼。另外,可于日常排尿中对盆底肌予以锻炼,比如进行间断式排尿以提高肌肉能力。除此之外,可使用YS-P400康复治疗仪,于其臀部两侧放置极片后绑紧腹带,对治疗程序及能量进行调节,保持60至80J对患者实施半小时治疗,其后可于阴道中置入探头,控制40至60J能量及治疗程序进行20分钟治疗,治疗频率为1次/d。

    1.4 观察指标

    本次观察指标包括排尿评分,尿失禁发生率以及盆底肌张力。排尿评分标准由国际尿控协会制定,以0至5分为标准;尿失禁发生率以尿垫试验法1小时结果为依据,漏尿标准为大于2g;盆底肌张力评分使用盆底肌康复检测仪予以评估[3]

    1.5 统计学分析

    尿失禁发生率表示为[n(%)],排尿评分及盆底肌张力表示为(均数±标准差),于SPSS 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录入以及检验(计数数据予以X2检验,计量数据予以t检验),具有显著统计学含义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排尿情况

    研究组患者排尿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时其尿失禁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统计评估数据的差异为P<0.05,存在显著参考价值。

    2.2 对比盆底肌张力评分

    表2结果证实,研究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干预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后,其盆底肌张力数据改善明显,组间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分娩后产妇通常会出现许多并发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就是其中之一,患者在用力咳嗽或打喷嚏后会发生漏尿,虽不具有较大危害,但会影响其正常生活及工作,所以患者应及时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来改善症状。作为美国医生20世纪40年代创造出的治疗方法[4],盆底肌康复训练模式能够对产后盆底肌肉松弛及脱垂进行改善,随着近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医护工作者逐渐改良并完善了盆底肌训练方法,使其在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妊娠过程中,孕妇体内器官以及激素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通常情况下可于分娩后逐渐恢复,然而如果出现异常则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时需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对方案予以个性化制定[5],并尊重,照顾患者,使其症状得到改善直至完全恢复。

    因此,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联合应用护理干预及盆底肌康复训练,可降低尿失禁发生率,改善其排尿评分及盆底肌张力评分,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虹.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在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中的疗效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9(32):135.

    [2]钟纾.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在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中的疗效观察[J].家庭医药,2017(10):170.

    [3]颉文静.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在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中的疗效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9(50):124.

    [4]何艳芝.不同盆底康复训练干预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z1):358-360.

    [5]张春敏.盆底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对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及盆底肌力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9):1975-1978., 百拇医药(许前珍)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泌尿外科 > 膀胱 > 压力性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