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 > 201912
编号:13848659
傈僳族民间医生治疗吐酸病临证浅析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 201912
     【摘 要】吐酸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张永杰民间医生从中医学和傈僳族经验用药相结合的角度,通过深入研究吐酸病的发病机制,提出吐酸病主要由诸多因素导致肝强脾弱,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从而引起本病,症见吐酸、吞酸、胃脘痛、胸骨后烧灼感等。在临床中,张医生运用正、反“左金丸”结合傈僳族用药经验,以和胃降逆、疏肝健脾治疗吐酸病,效如桴鼓。

    【关键词】吐酸病;左金丸;傈僳族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12-0083-02

    张老师为丽江华坪县人,目前在丽江民族医药技术传承门诊部工作。老师10岁开始跟随祖辈、父辈上山认药、采药,1989年拜在华坪名医李必新医师门下,系统学习中医理论知识及诊疗技术。期间跟随傈僳族东巴学习傈僳族医理、诊疗方法。1993年开始独立上山采药、看诊,为周围百姓解决各种常见病、疑难杂病。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中采用中医学和傈僳族用药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吐酸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吐酸”是胃中酸水上泛,又称“泛酸”,若随即咽下称为吞酸、吐出则为吐酸,可单见,常与胃痛并发[1]。“吐酸”,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呕吐酸……逆上冲……”后世诸多医家对此也有进一步的论述。就一般症状而言,后世医家将其归为中医:胃痛、吞酸、反酸、反胃、嘈杂、呕吐、噎膈、胃痞、胸痞、梅核气等病证范疇。[2]

    1.1 病因病机 吐酸病论述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逆冲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6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