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老年保健 > 信息
编号:13664010
老人爱插手背后的心理需要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日 《家庭之友·爱侣》 20149
     苏惠在儿子结婚后总是放心不下,有空就去儿子家帮忙打扫卫生。不过,每次母亲一来,儿子和媳妇就高度紧张了,因为母亲见到哪儿不合她的心意,都会数落一通。前一阵,两代人还为此吵架了。孩子们一气之下,就说不要母亲管了。

    然而,苏惠还是不甘心,又悄悄潜入儿子家里,一看,鞋子摆了一地,沙发上全是衣服,一锅饭都长毛了。她很生气,便摔门离去。“他俩把家弄这么脏还不让我管,真是把日子过烂了!”

    不过,孩子们也很委屈。媳妇就说了:“每年这个时候,账本多得审不过来。我俩最近基本处于一回家就躺床上睡着的状态。每天吃饭都是凑合,哪能顾得上家务?”

    遇到这种事情,很多人会一边打一板:劝老人要理解后辈,不要干涉他们的生活;劝后辈要忍让,平时多和他们说说话——这么劝也没错,但必须得法才行。

    因为,老人爱插手是有自身心理需要的,“插手”只是实现心理需要的工具。如果不管这种心理需要,光把工具奪走了,老人肯定浑身不舒服,或者没多久,就开始故态复萌了。

    同时,对于后辈来说,让他们忍让,也必须建立在“真正明白老人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不然,他们也很难忍下去。毕竟,在繁忙的工作之后,回家还要挨老人一顿数落,换谁都会受不了。

    那么,老人非要管后辈,这种心理需要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这种需要是一种“渴求融合”的心理状态,即:个体非要黏着另一个人,并压倒性地要求另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才能活得平衡。如果另一个人要独立出去,不听话了,个体就会失衡。

    渴求融合,往往提示着个体心理有些部分发展得不够好,有个“缺”,所以才需要另一个人“融合”进来,填上这个“缺”,帮助个体实现某些心理功能。

    比如,有些老人生长在严重轻视女性的家庭,自我价值感有个“缺”,不懂得如何自我肯定。结婚后,她们下意识拿孩子来填这个“缺”,照顾他,事事都插手,以此来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好的、被需要的、被肯定的、生活有方向的……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会活得比较平衡。

    然而,当孩子独立出去之后,老人的“缺”一下子空出来,她们会骤然发现,没人需要我肯定我了,心里好像缺了一块。而“我自己”呢?又没法自我肯定和感受自己的价值,这时,她们就会坐立不安,想方设法要回到孩子独立前的那种状态—通过管你,来感受“我”的价值。

    当然,这只是个例子,未必是苏惠老人插手孩子家庭的原因。事实上,每个渴求融合的老人,内心需要都不一样。孩子要通过谈话,关注到这些需要,并且最好协助她们找到更成熟理性的满足办法,这样,才能比较彻底地解决老人爱插手的问题。, 百拇医药(周公子)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老年保健 >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