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预防医学》 > 2008年第2期
编号:11567702
上海市松江区2000—2006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上海预防医学》 2008年第2期
上海市松江区2000—2006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上海市松江区2000—2006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梅毒是一种传染性强、危害大的性病。近几年来,上海市松江区梅毒的发病率呈快速增长之势。现对松江区2000—2006年梅毒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上海市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0—2006年收集的性病报告卡,所有性病均由上海市具有性病诊治资质的医疗机构诊断。

    1.2资料分析

    将各医疗机构上报的上海市性病报告卡的相关信息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发病情况
, 百拇医药
    上海市松江区2000—2006年共报告梅毒病例986例,占性病病例总数(11786例)的8.4%。2002年后发病呈增长的趋势,2006年的报告数为2000年的11倍,年均递增率为48.6%。梅毒占性病总数的构成比,由2000年的2.5%上升至2006年的19.7%;构成比最高的年份是2006年,为19.7%。2002年、2003年、2005年梅毒快速增长,环比最高达138.5%(2003年),2004年、2006年梅毒稳定增长(表1)。

    2.2梅毒分期

    2000—2006年报告的梅毒以Ⅰ期梅毒所占比例最大,为55.2%,Ⅱ期梅毒为28.6%、隐性梅毒为16.1%,Ⅲ期梅毒为0.1%;除2001年外,Ⅰ期梅毒所占比例均超过Ⅱ期梅毒,其中2000年Ⅰ期梅毒所占比例最大;各期梅毒报告均呈增长趋势(表2)。

    2.3流行特点
, 百拇医药
    2.3.1性别分布在986例梅毒病例中,男性357例(36.2%),女性629例(63.8%),男女性别之比为0.57∶1,女性高于男性。

    2.3.2年龄分布发病主要集中在20~29岁、30~39岁、40~49岁3个年龄组,分别占33.7%(332例)、30.3%(299例)和18.4%(181例),依次为50~59岁组占9.5%(94例)、60~69岁组占3.9%(38例)、19岁以下年龄组占2.8%(28例)、70岁以上年龄组1.4%(14例)。

    2.3.3文化程度文化程度以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居多,分别为525例和215例,各占梅毒报告总数的53.2%和21.8%;高中123例,占12.5%;文盲98例,占9.9%;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25例,占2.5%。

    2.3.4职业分布发病数居前3位的职业分别是家务及待业(305例)、工人(248例)和农民(92例),各占30.9%、25.2%和9.3%;依次为民工68例(6.9%)、个体61例(6.2%)、干部职员37例(3.8%)、商业服务26例(2.6%)、离退休19例(1.9%);驾驶员、餐饮业等其他行业48例(4.9%);不详82例(8.3%)。2.3.5婚姻状况梅毒患者已婚812例,占82.4%;未婚169例,占17.1%;不详5例,占0.5%。
, 百拇医药
    2.3.6患者来源本地梅毒患者523例,占53.0%;外地梅毒患者463例,占47.0%。

    2.3.7传染来源非婚性接触传染318例,占32.3%,配偶间传染125例,占12.6%,间接传染3例,占0.3%,不详540例,占54.8%。

    3讨论

    调查发现,梅毒在我区的流行自2002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最高年增速达138.5%;7年共报告梅毒986例,占同期性病报告数的8.4%,7年来梅毒占性病总数的构成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报告发病数高的原因:① 梅毒病程持续时间长,临床表现复杂,显发症状与潜伏状态可交替出现,使得传染源较难控制;② 流动人口的不断涌入,使梅毒传染源流入和传染机会增多;③ 传播因素的扩大,如婚外性行为的人增多;④ 加大梅毒监测和检测力度,目前我区对献血员、临床可疑病人、手术前病人、需输血的病人、孕产妇、看守所羁押的卖淫嫖娼人员等开展梅毒检测,使误诊和漏诊的病人减少。
, 百拇医药
    我区梅毒流行特点:① 发病以早期梅毒为主,Ⅰ、Ⅱ期病例占83.8%;女性梅毒病例多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的生理解剖特征,较易受病菌感染,病灶不容易被发现,而男性患者的病灶容易被发现等因素有关;② 通过分析发现,家务及待业、工人、农民、民工、个体梅毒发病较多,占了78.5%,应是防治的重点人群,而这些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职业自由,对个人的危险行为认识不足,难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手段,所以应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这部分人群的卫生防病意识;③发病多集中在性活跃年龄的中青年,已婚者居多,提示要加强对中青年人群的社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提倡单一性伴,减少传染机会;④传染来源以非婚性接触为主,占32.3%,另有54.8%者传染来源不详,这与患者存在戒备心理,不愿暴露自己的行为及大部分门诊医务人员缺乏咨询交流技巧等有关,而这其中绝大多数可能是非婚性接触传染。在非婚性接触中相当部分归咎于商业性行为。所以有必要开展针对商业性行为的主动干预工作,推广使用安全套。另外针对医务人员缺乏咨询交流技巧方面,提示我们今后应加大对医务人员培训和宣传工作力度,鼓励患者提供准确信息,并动员性伴到医院检查,阻止梅毒的进一步蔓延;⑤ 近几年来,隐性梅毒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隐性梅毒无临床表现,不易引起人们注意,而其又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成为潜在的传染源。因此,加强对高危人群的主动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梅毒患者伴有生殖器部位的皮肤损害,故更易感染其他性病,特别是对人体危害极大的艾滋病。有研究表明,梅毒患者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比常人增加4~5倍,从而会促进艾滋病的传播 [1] 。因此,有效控制梅毒的发病对预防艾滋病具有重要意义。

    4参考文献

    [1]张君炎.我国性病流行形势和控制策略[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8,(增刊):8-9.

    (收稿日期:2007-10-12), http://www.100md.com(查燕芬 罗 珍 钱菊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