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预防医学》 > 2008年第12期
编号:11720055
汶川地震后卫生防疫应急救援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日 《上海预防医学》 2008年第12期
     (1.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浙江 宁波315010;

    2.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宁波315040)

    “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 197人死亡,累计受灾面积超过10万km2,累计受灾人口超过4 500万。此次地震具有震灾面积广、受灾人口多的特点。而且汶川地处山岭地区,地震后许多通往灾区的道路中断,这一切都是对卫生防疫的应急救援工作的全新考验。作为宁波卫生防疫小分队的一员,笔者有幸在第一时间参与到这场抗震救灾行动中去,克服了道路不通畅、气候条件恶劣等不利条件,圆满地完成了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现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1 实地查看,认真评估灾情

    时间就是生命,不仅医疗救治需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卫生防疫人员也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深入到灾区实地查看人员伤亡情况、畜禽死亡情况、有毒有害工业企业的破坏情况,认真评估地震对于自然生态的破坏程度,包括灾区原有供水体系的破坏程度,水源是否已经受到粪便或人畜尸体的污染,以及工业企业的破坏对大气可能造成的污染,为人员的疏散及安置点的选择提供参考。

    要密切关注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情况,在灾区原有的疾病监测网络体系受到破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及时向前线指挥部提供即时疫情信息,以利于灾区疫情的全面了解,并为控制疫情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2 切实保障饮水安全

    2.1正确选择水源

    对现有水源和供水体系进行认真评估,若发现现有水源已经受到污染,有条件的应使用瓶装饮用水,但此法供应的水量有限, 只能在地震初期使用。要积极寻找临时水源,水源选择的顺序依次是泉水、深井水、浅井水、河水、水库水、湖水,并对所有找到的水源进行水质检验[1]。

    2.2 加强水源保护

    对现有或临时水源必需加强保护,要求做到:①专人管理;②设立防护区域并建立警示标志;③不得在防护区域内以及防护区上游设立垃圾堆场和建立临时厕所。

    2.3 强化饮用水消毒

    对浑浊的水通常需用明矾或硫酸铝除浊[2],加入量为50~100mg/L水,搅拌后待其沉淀后取上清液。饮用水消毒一般使用漂白粉或漂精片,加入量为1~2mg/L水(按有效氯计算),放置0.5h,测余氯,其余氯不低于0.3mg/L水,可使用余氯比色测定法,快速且方便。

    3 加强生活垃圾和粪便的管理

    地震后由于大量房屋倒塌和损坏,大量灾民及救援人员集中到临时居住点,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生活垃圾。同时临时搭建的厕所属于开放型,滋生大量苍蝇,极易传播肠道传染病。生活垃圾应设立集中堆放点,按易燃与否分类,在没有条件填埋的条件下,应予以焚烧。每天2次对垃圾堆场进行消毒和杀虫,累积到一定数量及时焚烧。

    临时厕所的搭建应选址在离居住点较远处,同时要避开水源。可按30∶1的比例建立,每个坑位的深度应>50cm,每天2次用漂白粉覆盖消毒,定期用沙土填埋。

    4 认真做好外环境的消杀工作

    对于外环境的消毒首选含有效氯的高效消毒剂,如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此类消毒剂作为物体表面和相对密闭空间内的空气消毒。但是不应该作为室外环境的空气消毒而大量喷洒,这样既起不到有效的消毒作用又造成资源的浪费。

    室外环境的消杀工作,杀虫应作为重点,对于厕所、垃圾堆等外环境可使用敌敌畏喷洒,而对于人员居住地周边以及帐篷内应使用低毒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喷洒,可有效控制蚊蝇滋生,减少肠道传染病的传播。

    5 应急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

    大地震后虽不会导致新的传染病出现,但是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易导致肠道传染病和生物媒介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因此在认真做好水源管理及消杀工作同时,在易感人群(特别是儿童)中开展应急预防接种十分必要,可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及所处季节有针对性接种甲肝疫苗、乙脑疫苗等疫苗。

    作为地震过后的卫生防疫工作,可以归结出以下要点:①行动要迅速。②要做到全面覆盖。③要有长效的监控措施。才能为确保大灾过后无大灾提供有力保障。

    6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S].2001.

    [2]李树猷,潘顺昌,孙凤英,等.减轻地震灾害的饮水卫生应急措施[J].中国公共卫生,1998,14(9):548-550.

    (收稿日期:2008-08-18), 百拇医药(余肖颦 刘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