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预防医学》 > 2010年第2期
编号:11889408
一类罕见硫化氢阴性山夫登堡沙门菌腹泻株的分子溯源(3)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上海预防医学》 2010年第2期
一类罕见硫化氢阴性山夫登堡沙门菌腹泻株的分子溯源

     3 讨论

    GSS是重点针对非伤寒沙门菌引起“散在爆发”案例开展相关食源性溯源调查研究的全球合作项目[3]。山夫登堡是我国较常见的沙门菌血清型,在禽、畜等动物养殖场或屠宰场所易分离到,人群中带菌者亦常见,一般仅引起散发的食源或医源性个案病例,对多数抗生素敏感,出现爆发流行较少见。该菌高度散发的流行病学特征符合我们2002—2003年的食源性监测资料[4,5]。但2006年7—9月报告的30株腹泻菌株高度疑似为爆发病例,且同时伴有变异株病例的现象仅涉长宁(10例)和卢湾(1例)2区。对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没有发现共同就餐点和明确的疑似食品,有不洁饮食史(海鲜类和肉制品)是此次一过性爆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在全年同步进行的对生鲜肉制品等食品进行食源监测中也没有发现与病例菌株匹配的山夫登堡典型株与变异株。

    RP核糖体分型能分辨菌株间5-50 kb的DNA片段。PFGE对DNA相对分子质量的分辨率优于前者。虽然本市34株(2006年30株和2007年的4株)山夫登堡沙门菌的PFGE共呈16种带型,但聚类显示,分别属2个克隆族,与RP的分型结果存在一致性。PFGE 6型是变异株的优势型,17、23型是典型株的优势型,病例在长宁区有集聚性。推断长宁区山夫登堡沙门菌优势PFGE腹泻病例可能存在一个潜在而持续的污染源,由2个克隆族、3种优势分子型菌株构成“多点爆发”,逐步扩散形成流行趋势的腹泻病例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4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