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预防医学》 > 2013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362128
2008~2011年上海市黄浦区沙门菌感染流行病学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日 宿飞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2.1.6不同血清型的临床表现:通过分析6种主要菌株临床表现,不同血清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不同(确切概率法[4]P<0.05),89例均无发热和呕吐现象,发热和呕吐均有的为13例,只具发热症状的达到52例,只呕吐17例(表5)。

    3讨论

    WHO和其它合作伙伴于2000年1月建立了WHO全球沙门菌检测网(WHO GSS),上海于2006年加入非伤寒沙门菌全球监测网络(GSS),黄浦区于2007年6月成为非伤寒沙门菌全球监测网络成员,并按照规范开展沙门菌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显示,黄浦区2008~2011年黄浦区腹泻病例中沙门菌检出率呈现下降趋势,可能得益于世博效应,卫生条件得到改善相关。但本区腹泻病人中的沙门菌平均检出率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因此应当引起重视,加强预防控制。

    黄浦区沙门菌感染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每年夏秋季为发病高峰。人群特征是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1.53倍,以20~3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可能是由于该年龄段的人社会活动频繁,外出就餐几率大,暴露机会多,所以感染风险高。病例主要临床症状以发热、呕吐、黄色水样便为主。其中肠炎沙门菌病例发热症状居多,为今后诊治病例提供了方向。沙门菌病例血清型监测结果提示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该结果与上海市近几年年流行的主要沙门菌血清型相符合[5],与2008~2009年北京、广东等地的监测结果也基本一致[6]。

    我区沙门菌的型别较多,呈现多样性,揭示近4年我区沙门菌并没有形成大规模流行,而呈高度散发,或潜在着一些没有识别的小范围暴发。如果能够做到对所有患者分离的菌株实时地进行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对于同一克隆的菌株进行跟踪调查,则可以提高发现疾病暴发的预警能力。同时有资料显示[7],由于沙门菌血清型鉴定复杂,血清凝集实验本身存在10%的误差,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有必要开展PFGE分型工作。笔者对沙门菌血清型的研究中还发现,尽管肠炎和鼠伤寒沙门菌作为优势菌种在人群中可能长期流行,但诸如伦敦、猪霍乱等血清型的检出似乎更能提示沙门菌感染在人群中存在聚集发生的可能。建议今后监测工作中加强沙门菌血清型监测能力,进一步探讨沙门菌血清型在人群中的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1] 刘秀梅,陈艳,樊永祥,等.2003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监测资料分析[J].卫生研究.2006,35:201-204.

    [2] Voetsch AC, Van Gilder TJ, Angulo F, Farley MM, Shallow S, Marcus R, et al. Foodnet estimate of the burden of illness caused by nontyphoidal Salmonella infec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Clin Infect Dis. 2004,38:S127–34.

    [3] 黄峥,许学斌,张岭,等.沙门菌检测在临床粪便样品的优化方法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8(17):1453—145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4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