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预防医学》 > 2016年第11期
编号:12987176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1日 《上海预防医学》 2016年第11期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对疑似结核病人进行痰抗酸杆菌涂片染色镜检及分枝杆菌培养,直接找到病原菌,对诊断结核病具有重要意义。但上述两种方法也有其局限性:涂片镜检法总的敏感性为22%~80%[1],并且无法在镜下区分与MTB形态、染色相同的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而NTM 与MTB一样严重威胁人类健康[2-3]。分枝杆菌培养法是临床诊断结核病的“金标准”,但该方法灵敏度也不够高,阳性率约为40%~60%[4],并且该法检测周期长,从培养至菌种鉴定一般需要8周甚至更长,且对早期结核菌感染者、药物治疗后细胞壁缺损L型细菌难以检出。为此,找到一种适合基层医疗单位应用,并能快速、灵敏诊断结核病,有效区分MTB与NTM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在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是一种在聚合酶链反应(PCR)体系中引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实时监测整个PCR扩增进程的方法,可对标本中起始DNA模板进行定量,提高检测灵敏度,同时省去了电泳步骤,减少污染机会,特异性更好。FQ-PCR结果以循环阈值(Ct值)表示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