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预防医学》 > 2017年第2期
编号:13067327
从社区实践到公共卫生政策(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日 《上海预防医学》 2017年第2期
     综合考虑上海大肠癌年龄别发病率历史和现况资料,以及欧美、部分亚洲发达国家大肠癌筛查的人群证据,建议大规模人群大肠癌筛查对象年龄定为50~74周岁。据测算大约覆盖25%上海户籍人口。上海地区老龄化程度较高,可制定公共政策,鼓励各区(县)根据医疗资源和财政投入的实际情况,将年龄上限放宽至79岁。

    3.2粪便隐血检查的采样次数和检查频率

    粪便隐血检查建议采用2次采样的方案。大肠癌所导致的肠道出血通常为微量间断性出血,多次采样可以减少漏诊的概率,提高大肠癌的检出率。目前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都采取每次粪便隐血检查进行2次或2次以上的采样方法,以提高肠道出血的检出率。我国海宁和嘉善地区的大肠癌筛查经验显示,2次采样的检出率比1次采样高25%,提示如果只采样1次,可能有25%的漏诊概率。

    粪便隐血检查的间隔时间,欧盟大多数国家一般推荐1年1次。美国由于50岁以上人群接受过乙状结肠镜或全结肠镜检查的比例为54%~75%,在这种较高的肠镜检查比例下,也建议每3年进行1次粪便隐血检查较为合适。综合现行3种筛查方案评估结果认为都是有效的,不同方案之间并无差异。在实际操作中,欧盟的大肠癌筛查方案认为粪便隐血检查的间隔不宜超过2年,目前英国、法国及芬兰等国家在各自的大腸癌筛查项目中都采用每2年进行1粪便隐血检查的方式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