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儿童与健康》 > 2008年第11期
编号:11703848
同形同构、异质同构在唱歌教学中的运用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1日 《儿童与健康》 2008年第11期
     一、同形同构在歌曲中的运用

    “同形同构”是个体审美形式结构的相似形的感受与识别。同形同构是以直觉体验为基础的,包括色彩、线条、构图、音韵、旋律、节奏等要素,用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构成的整体画面。在唱歌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完整的图示符号和排列图示符号来引导幼儿学习。

    1.完整课件图示符号

    幼儿正处在形象思维持续发展的时期,头脑中已内化储存了许多符号的、实物的表象,致使他们对外部世界的各种感性形象特别感兴趣,并有较强的同化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开展以感性形象(多媒体课件)为媒介、以欣赏为核心,寻找其审美形式结构与歌曲的相似形,而产生同形同构。让孩子们在观赏、表现、重建中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歌曲《春雨沙沙》,教师根据歌词内容以乐句为单位制作课件。经过教师的艺术加工,将小雨滴、树林、花香、小绿芽、草地,这些幼儿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感受到的事物,通过课件使幼儿深刻地体验到了歌词中春的气息:优美恬静、润物细无声的歌曲意境。然后以情带动,通过同形同构的过程,幼儿歌唱时富有了艺术感染力,真正获得艺术美的愉悦和熏陶。在运用此方法时注意:视觉欣赏与听觉欣赏相结合,在欣赏一课件后应立即欣赏相应的歌曲片段,使这两种审美形式产生同形同构,避免音乐进入过迟,忽略了音乐这一主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6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