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 > 2005年第9期
编号:11088382
学术新动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1日 《健康大视野》 2005年第9期
     首例非手术法治疗心脏瓣膜损伤在德国获得成功

    日前,世界首例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心脏瓣膜损伤在德国汉堡获得成功。这个重大的医学成果是由汉堡心血管中心的几位研究人员共同实现的,他们应用一根导管将极细的金属夹针插了一名62岁高龄患者的心脏静脉中。这种金属夹针可以缩小心脏二尖瓣膜环,从而恢复稀疏的心脏瓣膜的闭合功能。在接受治疗一周后,患者恢复良好。

    根据医院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800万带有心脏肥大问题的心肌功能衰弱患者,并以每年190万的速度增加。当心脏二尖瓣膜由于左心室肥大而不能正常关闭时,只要有某个部位萎缩就会导致一部分血液回流到心房和肺部,从而引起呼吸困难并减少寿命。传统的心脏二尖瓣膜修复手术是将胸腔打开,植入一个心肺功能的替代仪器。这种方式非常安全,但医生们估计,与手术治疗相比较,运用新技术可以给病人节省2/3的费用。

    美国FDA警告:堕胎药物米非司酮可致人死亡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近日发出警示,由丹科实验室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堕胎药物米非司酮,可导致使用者出现严重脓毒血症和败血症等疾病,近两年的时间该药已导致4人死亡。

    据了解,米非司酮2000年获得批准进入美国市场,此药是用于中止49天以内的早期妊娠,已超过28万名美国妇女使用过。米非司酮需要在医生监督下使用,而且可能比手术堕胎需要更多的后续检查。

    其间FDA与生产商丹科实验室有限责任公司都收到了关于米非司酮导致严重细菌感染、出血、异位妊娠破裂及死亡的报告。因此,FDA宣布要求该实验室生产的米非司酮在标识上注明警告标签:“某些该药导致的致命并发症可能在没有任何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发作。”修改后的标识将向医生和患者提供重要的信息,以使他们能够应对和尽量避免可能伴随任何流产出现的罕见并发症。

    研究发现与肥胖和糖尿病风险增加相关的基因

    法国研究人员近日发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