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 > 2012年第17期
编号:12301024
别紧张,只是教育平权而已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日 《健康大视野》 2012年第17期
     教育平等,注定是一个被国民吐槽的陈腐性话题,尽管口水汹涌,但桎梏的硬度总是挫伤人们的美好祈愿。不然,所谓“异地高考”这个深具中国特色的词组,就不会时常在大多数民众的关注下异常吊诡地风生水起。

    透过“异地高考”四字的缝隙,我们能普遍地看到轻谩教育权的荒唐乱象。

    诸如最近的不光彩角色之陕西省山阳县,孩子入公立幼儿园的条件是“父母双方必须在县直单位上班,报名时需持所在单位负责人签字的证明”,这个“官二代幼儿园”的冰冷栅栏将孩子的受教育权利过滤得所剩无几。无独有偶,郑州市农民工子女入学被要求“测智商”的新闻更裸裎出了政策的“别出心裁”,当地文件规定:智商在45到79之间,原则上到育智学校就读……这招数,近乎恶劣。我看,干脆就在小学门口立上牌子,上书:农民子女,不得入内。

    口水之争演变为红头文件需要一个痛苦的革新过程,当然,这还要看创造红头文件者的价值取向——是南辕北辙还是顺应民意。

    9月6日,共和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异地高考”代表政府开出了相关条件:家长有稳定工作,有稳定住所,有稳定收入,并且交了各种保险;附加条件是,这个城市发展需不需要这个行业,需不需要这个群体……

    这是关于“异地高考”迄今为止最权威的官方表态。循着字里行间透露的苛刻信息,1000多万随迁子女能否找到契合自己的前行通道?

    其实,“异地高考”消息甫出,公众就已喜忧参半,在庞大的流动就业群体里,究竟有多少家长符合“工作稳定”“有房”“有保险”等标准?最让人纠结的是,“城市需要不需要这个群体”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玄机?恐怕,庞大的农民工群体面对这样表面上是条件、实际上是门槛的“画饼”,只能是一声叹息。有人在诘问后无奈断言,“异地高考”不过是“拼爹时代”的缩影。

    那么,在“异地高考”这个攸关每个人的话题上,究竟有什么坚不可摧的力量在阻遏着教育平等的科学进化?

    此前不久,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既想到要解决随迁子女的考试问题,又不能影响北京、上海当地考生的权益”。看来,利益之争才是焦点。被既得利益滋润多年的95%的京沪籍网友对即将出台的“异地高考”政策异常坚决地持反对态度,从另一个层面折射了政策和制度的偏倚痼疾。

    歧视的终结源于教育平权行动的发轫与力举,这个止痛过程切忌漫长,因为,我们的孩子等不及。,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