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 > 201813
编号:13578740
凝血检验合理性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1日 《健康大视野》 201813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凝血检验的合理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接受常规术前检查的手术患者(A组),及治疗有出血倾向的患者(B组)各45例,分为两组均进行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检测。结果:B组患者的TT、PT和APTT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A组,而FIB的检测结果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患者的TT、PT、FIB和APTT检测结果异常比例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凝血检验中的四项检测指标的设置对于临床应用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合理性。

    【关键词】凝血检验;合理性;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01

    凝血检验是常规临床检测项目之一,主要用于对血脂性、血栓性及有出血倾向性等疾病的检验诊断,主要包括: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四个检测项目[1]。术前凝血检验结果可以提示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功能障碍,为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手术风险,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依据[2]。本次研究着重探讨分析凝血检验的合理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接受常规术前检查的手术患者4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A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6.5±7.3)岁。B组为治疗有出血倾向的患者45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17—73岁,平均年龄(46.8±7.6)岁;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7例,过敏性紫癜26例,播散性血管内凝血12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凝血功能检测,采用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sysmex CA-7000 型全自动血凝仪,检验试剂和质控用品均为仪器配套产品。所有患者于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2ml,置于有枸橼酸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内,轻轻摇匀后送检。检验时先以3000r/min转速进行5—15min离心处理,取离心后的上清液进行TT、PT、FIB和APTT等4项凝血指标检测。所有采血和检测操作均由同一组护士和检验人员在2h内完成,详细记录各项检测指标结果。

    1.3 观察指标[3-4]

    ① 各项凝血检验指标结果。② 各项凝血检验指标结果异常情况。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两组间比较差异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对比

    B组患者的TT、PT和APTT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A组(P<0.05),而FIB的检测结果明显低于A组(P<0.05),统计结果详见表1。

    2.2 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异常

    B组患者的TT、PT、FIB和APTT检测结果异常比例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统计结果详见表2。

    3 讨论

    凝血功能检验是出血性疾病和手术前的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对于疾病的诊治及手术风险的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上常用的TT、PT、FIB和APTT被统称为凝血四项常规指标[5]。其中APTT常用于监测患者的内源性凝血系统。PT主要用于监测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实际状况,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因而常用于监测严重肝炎、消耗性凝血系统疾病的诊断、口服抗凝剂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筛选外因性出血疾病和手术前的常规检查等。APTT和PT检测结果的异常可能与患者的原发疾病引起肝脏功能的损害或者其体内维生素K缺乏及存在凝血物质抑制存在密切关系。手术前的常规凝血功能筛选和检测,对于检验消耗性凝血因子缺损和凝血功能异常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手术预案,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手术风险,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FIB主要反映患者体内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情况,对于消耗性凝血疾病、各种血栓形成、机体的炎症和感染、纤溶治疗效果等进行有效诊断和监测。TT是指FIB转化为纤维蛋白原所需的时间,可用于临床监测纤溶治疗效果、肝素的治疗情况等,也可用于纤维蛋白/FIB降解产物、FIB血症等方面情况的监测。TT和FIB检测结果的异常情况、FIB检测水平的意外改变等提示患者的纤溶功能和溶血功能较差,存在严重的出血倾向,可能会导致手术中出现意外情况,增加手术的难度和风险[6]。凝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临床上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而血液样本的采集、保管、运送、检验等方面的操作均可能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各个操作环节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树立质量管理意识,最大限度降低操作过程中的差错率和失误率。首先在血液样本采集前应当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了解其真实的身体状况,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和禁忌。确保患者在平静、空腹状态下进行样本采集,避免其因情绪紧张、进食过量、食用油腻食物,或服用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抑制血小板凝聚等药物,激活血液中的血小板、凝血因子及纤溶成分,影响到检测结果的真实性。采集样本时止血带不能扎缚过紧,采集管中见血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避免影响到血液输注,减少样本采集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防止发生感染。血液样本采集后应立充分摇匀,使之与抗凝剂充分融合,避免发生样本溶血现象,并立即送检。检验人员在收到血液样本后应立即进行检测,如果不能立即检测应当按照规范进行低温保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有出血倾向的B组患者的TT、PT和APTT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接受常规术前检查的A组,而FIB的检测结果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患者的TT、PT、FIB和APTT检测结果异常比例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综上所述,在临床凝血检验中采用TT、PT、FIB和APTT凝血四项检测,能够科学合理的对于有出血倾向性疾病、消耗性凝血疾病、各种血栓形成、机体的炎症和感染、纤溶治疗效果等进行诊断和有效控制治疗,为最大限度控制手术风险,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葛春伟.凝血检验合理性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8):86-87.

    王思思.探讨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2):374.

    邱菊,许风波.凝血检验的影响因素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6,6(9):137-139,147.

    马燕.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175-176.

    葛亚东.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5):147-148.

    刘宁.凝血检验合理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S1):59-60., 百拇医药(岑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