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 > 2018年第17期 > 正文
编号:13337366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新解读
http://www.100md.com 2018年9月1日 《健康大视野》2018年第17期
     【摘 要】 生物医学模式是过去几十年内医学背景下的传统医疗模式,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医疗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三维模式。通过传统医学模式与现代生物-心理-医学模式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中西方医学模式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在中国社会的实际工作中,临床医生对此方面的重视仍有待加强。

    【关键词】 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前预防;转诊制度

    【中图分类号】 R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7-016-01

    1 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传染病、营养缺乏症等已经不再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而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自杀、吸毒和酗酒等已成为对人类健康的主要挑战者,对这些疾病不能只用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治疗,而应用更为全面科学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进行诊断和预防。

    2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含义

    1977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Engel.GL) 在《科学》杂志上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该模式认为人体是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者共同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1]。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者共同制约着人的健康和疾病,有时其中某个因素起主导作用,但三者总是相互影响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