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 > 2018年第17期
编号:13337464
浅析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http://www.100md.com 2018年9月1日 《健康大视野》 2018年第17期
     【摘 要】如今,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模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中医是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瑰宝;而西医则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下而延伸出的一种现代化医疗技术,但是,中西医之间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得出的结论也是形形色色无法统一。本文从客观角度出发,分别介绍了中医和西医各自的文化内涵,并结合当下实际情况,点明了中西医结合才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为中西医结合发展奠定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中医文化;西医文化;中西结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7-203-02

    引言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推动了医学整体水平的提高,也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人们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中医或是西医。中西医结合在世界医学领域的发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中医和西医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体系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中西医不能进行完全融合,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希望在今后,中西医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以促使中西医结合能得到更好更长远的发展。

    一、中医文化的内涵

    中医学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追溯古今,中医文化是从原始社会就已经传承下来的。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等都是古代医学家们经过苦心钻研、切身体验所总结出来的医学著作。从理论上来讲,中医学是通过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疾病的发生规律,并且及时作出预防,之后再进行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学科。中医学是在阴阳五行的影响下,探究人的身体、生理病理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中医讲究“望闻问切”,通过人的面部情况,望神观色来对病人进行病情诊断,在诊疗上多用把脉、针灸以及中药等方式进行治疗。中医学崇尚固本培元,从内部去改善身体状况,重在调理。

    二、西医文化的内涵

    西方医学的发展起源于古希腊时期,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基础医学,是通过研究人体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二是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病理;三是预防医学,是通过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改善引起病因的环境或自然条件。西医重在实验,用事实说话,通过反复试验得出结论。西医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科技发展而衍生出的医疗手段,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与多门学科交叉发展,例如化学、物理学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西方医学不再只局限于实验数据,还依托一些先进的医疗设备及技术构建了新的医疗体系,使其发展有了巨大的突破和成就。

    三、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早在1950年我国的第一届卫生工作会议上就已经提出了中西医相结合的观点,但在当时,中西医结合理论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医和西医的优缺点有所凸显,因此,人们开始探讨如何让中西医可以互惠互利。

    为了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西结合医院,中西结合医院将中医理论知识与西医理论知识相互结合,找出契合点,力求最佳的治疗方式。中西结合医院的出现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将中药、针灸等和手术、介入和康复等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在治疗疑难杂症问题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目前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许多人认为中西医结合只是单纯的将中医和西医放在一起,将西医知识放入中医知识里或者是中药西化、西药中化,其实不然,这种对中西医结合的错误认识往往造成中西医结合得不到有效发展。

    除了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出现,国家也开始大力加强中西医结合方面的人才培养,为此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诸如中西医结合医学院、研究所等,还开设了与其有關的辅修课程,加大了人才培养的力度。有些高校已经将中西医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西医结合专业需要既精通中医文化,又要在西医方面颇有造诣的人,但是中西医结合作为一门尚未成熟的学科,还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我们要积极引进优秀的人才,并对存在的问题要不断的进行改善。

    中医和西医应该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协同发展。首先要弄清楚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之后再进行临床检验,务必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进行实践鉴定。中西医结合不仅要从学术方面、理论知识方面进行结合,还要从哲学层面、技术层面、药物层面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使中医和西医的发展得到充分的融合。各个层面的发展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因此要做到互相补充、互相协调,才能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中西医文化都有各自的闪光点,中西医的结合在未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显然,很多人对于中西医结合的理念还存在着误解,而且中西医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国家要加强对中西医结合的扶持力度,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医疗技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和制度,鼓励“西学中用”,希望可以推动中西医的协同发展,为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薛崇祥,马宏丽,肖楠,何世勇,隋华,张琳.中西医结合专业发展方向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01):148-150.

    [2] 韩文仙,张治斌.浅析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人才培养[J].东方企业文化,2011(10):135.

    [3] 田君. 浅析多样化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A].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2010:3.

    [4] 杨国栋.裴正学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与临证特色浅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05):84-86.

    [5] 姜如娇,吴英杰,孙杰.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A),2015,36(02):95-97., 百拇医药(赵家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