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 > 2018年第19期
编号:13336798
脑出血术后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0月1日 《健康大视野》 2018年第19期
     【摘 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术后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脑出血患者中选取88例作研究对象,均予以手术治疗,并按术后护理模式不同分组:对照组(n=44)在术后护理中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n=44)则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就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的90.91%(P<0.05);② 护理前,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术后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并改善其神经功能,值得借鉴。

    【关键词】脑出血;术后护理;常规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9--02

    本研究旨在明确脑出血术后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在一组脑出血术后护理中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而在另一组术后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脑出血患者共88例,均从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纳入本研究,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共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为42~72岁,平均年龄为(55.68±1.59)岁;出血量是11~64ml,平均出血量是(24.59±3.11)ml;研究组共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为43~72岁,平均年龄为(55.98±1.26)岁;出血量是12~64ml,平均出血量是(24.86±3.03)ml;2组患者年龄、出血量以及性别分布等基线资料的统计学对比结果提示存在同质性(P>0.05),可作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颅脑CT扫描和病史、症状分析等综合诊断为脑出血,且成功完成手术;②沟通、认知能力俱全;

    (2)排除标准:①中途转院;②病历资料不完整;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术后护理中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伤口引流、导尿、常规生命体征检测、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科学饮食指导等,不强调特殊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则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

    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制定个体化、人性化护理内容表,以术后基础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等情况为主,同时包括部分应急情况、注意事项等;由护士长亲自安排具体流程,责任护士与患者沟通,及时汇报病情等变化;

    护理流程:①术后清醒后:为患者介绍术后在用药、体位、卫生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做好解释工作,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紧张、担忧心理;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做好宣教工作,保证其对术后护理内容、操作以及流程等做到心中有数;②术后3~7d,常规予以低流量吸氧,做好口腔、皮肤、预防感染等基础护理,并评估其术后情况,若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未继续发展,则可撤出监护仪器,指导其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训练、认知训练、语言训练;③出院前1d,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告知其营养、饮食等注意事项,强调定期检测的重要性,为家属介绍家庭协助病人的护理方法;④出院当天,告知患者复查时间,并帮助病人及其家属办理好出院手续;

    1.4 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度: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护理安排、护理内容、护理操作、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并按照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和极不满意四级标准评分,依次是3分、2分、1分和0分,≥8分者为满意,<8分者为不满意;

    (2)神经功能缺损:应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1],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水平,评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反之则越轻微;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定量、定性资料对比实行t检验和c2检验,统计学差异则以P<0.05描述。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2组均44例,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是100.00%(44/44),高于对照组的90.91%(40/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190,P=0.041);

    2.2 神经功能缺损

    护理前,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脑出血作为一种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降低人口健康素质水平的急危脑血管病症,尤其好发于老年人,而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脑出血日益受医学界重视[2]。目前,脑出血患者多采取手术治疗,而术后护理质量对患者预后有一定影响,应慎重选择术后护理模式,提升术后护理服务质量,改善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3]。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作为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指的是医师、护理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针对手术所做出的最恰当、有顺序性与时间性、可减少资源浪费并促使病人康复的一种科学规范方案,以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为目标,可保证护理效果[4]。笔者在研究组患者术后护理中即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即根据该组脑出血患者术后实际情况设计临床护理路径表,并根据表格内容一一执行、完成,实现巩固手术效果、恢复患者神经功能与肢体活动等目标,从而改善其术后康复效果,并提升患者满意度。

    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达100.00%,而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证明了脑出血术后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贾春燕, 牛瑞芳, 王凯,等. 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康复护理中的應用[J]. 中国临床研究, 2016, 29(11):1567-1569.

    李亚萍, 蔡君东. 临床护理路径在食管癌患者术后放化疗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4):169-170.

    贺彩玲, 张玉娟, 王丹倩. 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7, 17(7):1090-1092.

    成丽, 马玉卓. 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28):3181-3183., http://www.100md.com(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