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中耳疾病 > 中耳炎 > 分泌性中耳炎
编号:13526828
探讨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1日 《健康大视野》 201923
     【摘 要】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采用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时间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n=50)采用鼓膜置管术治疗,观察组(n=50)采用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析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采用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

    【关键词】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3--02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疾病类型,又称为黏液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或者非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特征为中耳积液以及听力下降,多见于儿童,会出现耳闷胀感症状,由于疼痛不明显,在听力受影响之后就诊会延误诊断治疗,不但会导致患儿丧失听力,还会对其语言发育以及健康成长造成影响,所以需要尽早实施有效治疗来改善患儿预后。该病的发生主要与腺样体肥大有关,所以治疗应该以切除腺样体为主[1]。本次研究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采用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100例进行分组,观察组50例患儿中29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最小5岁,最大12岁,平均年龄(8.5±0.5)岁。对照组50例患儿中27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最小6岁,最大13岁,平均年龄(9.5±0.5)岁。两组患儿各项资料均在研究标准内(P>0.05)。纳入标准:(1)均经鼓气电耳镜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2)均存在不同程度耳痛以及耳闭塞感。排除标准:(1)存在感觉器官障碍者;(2)神经发育异常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鼓膜置管术治疗 在患儿骨膜处放置浓度为2%的地卡因棉片进行局部麻醉,若患儿依从性较低则给予10%水合氯醛,在显微镜下将鼓膜前下象限切开,之后吸出鼓室液体以及胶冻状物,然后采用地塞米松冲洗中耳腔,置入“工”型哑铃。

    1.2.2 观察组采用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 实施静脉复合与气管插管麻醉之后经鼻导入细导尿管,并经口腔导出,之后对两端打结,上提软腭悬雍垂并充分暴露出鼻咽部,然后在70°鼻内镜下暴露鼻孔、鼻咽侧壁、顶壁、管口以及咽鼓管圆枕,然后采用动力系统进行切除,将腺样体组织吸除,注意保护患儿的咽口以及双侧圆枕,之后实施鼓膜置管术治疗,方法同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叮嘱其家属定期复诊[2]。

    1.3 疗效观察指标 分析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观察组临床指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详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2例中耳感染,1例鼓室硬化;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10/50),4例中耳感染,3例鼓室硬化,3例鼓膜穿孔不愈,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较低, ?=4.332,P=0.037<0.05。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属于炎症表现,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免疫反应异常、腺样体肥大以及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由于患儿咽鼓管肌肉较为薄弱并且具有直平短的特点,软骨弹性有限,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极易出现腺样体肥大现象,进而诱发分泌性中耳炎,导致其出现鼓室积液以及听力减退等症状,对其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所以选取有效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3]。

    鼓膜置管术主要通过平衡气压以及中耳引流的方式进行治疗,有助于咽鼓管功能尽快恢复,但该种治疗属于有创治疗,不但难以全面恢复患者的咽鼓管功能,还会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术后出现中耳感染、鼓室硬化以及听力下降的概率也较高,不利于其尽快康复。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只需要经过一次麻醉即可完成手术,不但可调节咽鼓管的机械性阻塞与压迫,还可解决鼓室积液,在鼻内镜下治疗视野广阔并且解剖结构较为清晰,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手术过程中可充分暴露口咽腔、鼻孔、圆枕以及咽鼓管管口,进而有效降低对以上器官造成的损伤,并且腺样体组织清除率较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有助于咽鼓管生理功能尽快恢复。研究中治疗后临床相关指标均较低,并发症较少,这与赵秀娥[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采用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

    参考文献

    張海霞.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用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5):53-55.

    梁维红.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9,28(01):69-71.

    韩涵.腺样体切除与耳内镜鼓膜置管术联合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01):100-101.

    赵秀娥.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4):2540-2541., http://www.100md.com(张万杰)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中耳疾病 > 中耳炎 > 分泌性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