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大视野·下半月》 > 2008年第12期
编号:12059096
节假日将健康饮酒进行到底(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日 《健康大视野·下半月》 2008年第12期
节假日将健康饮酒进行到底
节假日将健康饮酒进行到底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沉淀和承载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民风民俗。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祖先尚为猿的时期,因为地球上最早的酒,应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所以酒的出现,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天工造化而成。

    大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已经开始了,起初酒应当是果酒和米酒。自夏之后,经商周、历秦汉,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实粮食蒸煮,加曲发酵,压榨而后才出的。无论是吴姬压酒劝客尝,还是武松大碗豪饮景阳岗,喝的就是果酒或米酒。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酿酒工艺也得到了进一步改进,由原来的蒸煮、曲酵、压榨,改而为蒸煮、曲酵、馏,最大的突破就是对酒精的提纯。

    数千年来,中国的酿酒事业在历史的变迁中分支分流,以至于酿造出了许多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反应当地风土人情的各类名酒。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酒礼酒俗,构造出一个博大渊深的酒文化古国。

    酒,作为一种独具风味的饮品,在欢庆的节假日调节着人们的生活,表达着中国人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举起一杯酒,能尽万般情。”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典、无酒不成宴,健康的饮酒增进了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让人们的生活倍感暖意。然而,与健康饮酒共存的还有一些不好的饮酒习惯和习俗,给人们的生活画上了灰沉的色调。春节将至,节假日健康饮酒的话题又提到了酒桌上。虽说“无酒不成席”,同时,酒也是“穿肠毒药”,过量饮酒带来的危害也不少。酩酊酣热之际,造成了多少健康甚至生命的悲剧。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本刊特提醒喝酒的人士:节假日,请将健康饮酒进行到底。

    中国饮酒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表明,至少有60种疾病与过量饮酒有关。近年来,中国饮酒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中国酒民已超过5亿人。这些人中,又有近四成人每天饮酒一次以上。很多人在饮酒的同时并没有顾及自己的健康,超过半数的饮酒人群身体健康状况处于亚健康及以下水平。中国每年有11万多人因过量饮酒导致酒精中毒死亡。

    此外,饮酒导致的间接危害也值得关注。据新华社报道,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连续10余年居世界第一,其中酒后驾车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罪魁之一。中国汽车保有量占世界的3%,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的16%。在交通事故死亡的司机中,16~4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1/2,主要是3年以下驾龄的司机。中国每万辆车死亡率为9,平均每天有200~300人丧生于车祸,远远高于汽车保有量占世界30%的美国。

    在国际上,酒已经被认为是一种软性毒品。《国际禁毒公约》中,酒、烟和毒品一并被认定为“有依赖性特性”的物品。不仅高度白酒,就连啤酒也会导致酒依赖。然而在国内,中国饮酒人群对酒害的认识却明显不足。相关调查显示,三成以上的酒民并不赞同“过量饮酒有害健康,应控制饮酒的度和量,坚持少量饮酒”,而对于“饮酒会成瘾,应尽量少饮或不饮,特别是不能每日饮”这种健康饮酒观念,赞同的人只有30%。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向中国政府提交了《西太平洋地区减少酒精危害计划》的报告,报告认为中国国民在每次饮用量、饮用环境状况和年消费量方面危害着健康,同时呼吁减少酒精危害,限制和规范酒精饮料的生产、流通和销售。中国饮酒现状及过度饮酒的问题已经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中国急需通过一套科学评估体系和调查方法来研究中国人的健康饮酒状况,用科学的方式对国内健康饮酒现状进行调查,以其结论引发全社会的关注,从而更好地倡导国人适量饮酒,健康饮酒。

    为此,中国保健协会、中华医学会、新浪网等社团机构、企业群体、主流媒体,在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于2007年共同发起了“健康饮酒中国行”主题公益活动。此活动采用科学方法全面调查中国民众饮酒现状,并为民众提供健康饮酒科普支持,使每个饮酒者都能知道自身饮酒状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饮酒方法,从而引导全社会关注并树立“健康饮酒”观念,共同推动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共建“和谐社会”,共倡“八荣八耻”。

    根据“健康饮酒中国行”活动组委会发布的我国首份中国民众健康饮酒状况调查报告,即《2007年度中国25省民众健康饮酒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多达65.39%的饮酒者健康饮酒状况不合格;仅有0.51%的饮酒者,属于具有正确饮酒观念的人群。“健康饮酒中国行”活动组委会副主任、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徐华锋表示,本次调查所获取的数据结论说明,饮酒人群的健康饮酒状况不容乐观,“适量、健康、文明”饮酒理念的引导和树立工作任重而道远。

    1.越年轻文明饮酒观念越差

    调查显示,大部分饮酒人群是在18岁以后开始饮酒的,但仍有15.2%的个体在18岁以前就开始饮酒,值得社会关注。此外,受调查的饮酒人群开始饮酒年龄主要集中在18~25岁,占总体的62.3%。专家分析认为,这一时期是个体走向成熟、走向社会的初始阶段,也是个体建立、维系社会人际关系的阶段,因而饮酒行为也多发生在这个阶段。

    该报告同时表明,越是年轻,文明饮酒观念越差。在各年龄段中,56岁及以上饮酒人群的健康饮酒状况要好于56岁以前的各年龄段,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56岁及以上人群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比较关注,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饮酒行为,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这部分人群更多的饮用保健酒,更加有益身体健康。

    36~45岁、46~55岁、18~25岁3个年龄段是健康饮酒的关键年龄阶段。36~45岁年龄段正是个人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业务应酬、交际都很多,此时往往存有非常明显的不良饮酒行为,严重影响甚至恶化自己的身体健康。到46~55岁这个年龄阶段,才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开始注重保健,反映在健康饮酒状况上,表现为健康饮酒状况逐步提高。

    2.单次平均饮酒量超出国际安全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协作研究指出:男性安全饮酒的限度是,每天不超过20克酒精。美国国家酒精滥用与酒中毒研究所的标准是,男性每日纯酒精的摄入量不超过40克。中国现行的标准是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15克。2006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修订的《酒精性肝病的指南》提出: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诊断标准认定酒精过量的条件为酒精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酒精量>80g/d。据中日友好医院的王泰玲教授介绍,正常情况下,男性每日摄入的纯酒精量不超过20至40克,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约折合42度白酒为50至100ml,35度保健酒为70至150ml,葡萄酒为200至400ml,啤酒为500至1000ml。女性比男性更易受到酒精的影响,应比男性少饮酒。

    但本次调查发现,我国饮酒人群平均单次饮酒量为2.7两(以38度酒为标准),折算为纯酒精41.04克,平均每天饮酒的频次为0.6次,频次也较高,超出了国际安全饮用标准,也超出了中国现行的安全饮用标准。

    3.对自身饮酒状况认识不足

    调查还表明,我国饮酒人群对自身过量饮酒现象和行为的认知不充分,对自己的饮酒控制状况并不理性,对于饮酒过量引起的身体反应感知不明显,因饮酒导致不适的情况相对普遍。在饮酒人群总体健康饮酒状况堪忧的情况下,饮酒人群对自身未来饮酒趋势的认知也不容乐观,调查的饮酒人群所表示的未来饮酒情况中,“适当控制、减少饮酒量”和“打算戒酒”的人仅为38.2%。

    虽然大部分饮酒人群都认为未成年人、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以及从事驾驶、精密设备操作,或进行危险作业等情境中都不宜饮酒,但调查显示,仍然有20.1%的人并不认为未成年人是不宜饮酒的,且不认为“正在服用药物期间不宜饮酒、患病期间不宜饮酒”的饮酒人群也超过了3成。饮酒人群对不宜饮酒情况的认识尚不充分。, 百拇医药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