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大视野·下半月》 > 2009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052667
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与预防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763KB,1页)。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29-01

    新生儿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低下,易感染,对新生儿的危害极大。因此,控制院内感染成为新生儿室的重要工作。我院自成立新生儿室至今,加强院内感染的管理,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1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1.1新生儿自身因素[1]

    1.1.1新生儿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够成熟,皮肤黏膜薄嫩,易擦伤;脐部为开放性伤口,细菌易繁殖并进入血液,造成感染。

    1.1.2呼吸道纤毛运动差,胃酸、胆酸少,杀菌力差,同时分泌性IgA缺乏,易发生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

    1.1.3血脑屏障发育未完善,易患细菌性脑膜炎。

    1.1.4血清补体含量低,缺乏趋化因子,故白细胞吞噬作用差。

    1.2医务人员因素:

    1.2.1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不规范的洗手为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

    1.2.2各种无菌操作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1.2.3各种器械物品不能达到消毒或灭菌。

    1.2.3环境因素:室内通风换气不良,细菌密度高易造成院内感染。

    2院内感染的预防

    2.1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院内感染知识,健全科室规章制度,建立科室质控小组,明确职责,使科室内的院内感染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2.2加强病室的消毒隔离: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每天空气消毒4小时;患者出院后用床单位消毒机终末消毒。床边、床头桌、地面、门窗把手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湿式擦拭,每天至少两次。各种治疗车、操作台表面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湿式擦拭两次,扫床采用湿式打扫,一床一巾,扫床后扫床帚用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晾干备用。每月进行物体表面、空气细菌培养,如发现细菌超标,立即查找原因,予以纠正。

    2.3加强各种仪器设备的消毒:使用中的暖箱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浸泡过的毛巾湿式擦拭,每天更换蒸馏水,连续使用中的暖箱每周更换,彻底消毒后备用。蓝光箱每次使用前后均擦拭消毒,水箱里的水每天更换,每次使用后消毒水箱。注射泵、心电监护仪等表面每天擦拭消毒。

    2.4加强医护人员管理,减少医源性感染:进入新生儿室的医护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并且不能患有感染性疾病,感染与非感染患儿分病室放置,接触不同的患儿前后按要求严格洗手,进行手消毒。一人一止血带、采用一次性备皮刀,防止交叉感染。消毒棉签打开后注明打开时间,24小时内使用;安尔碘消毒液打开后也注明开瓶时间,一周内使用。每季度进行消毒液培养。每月进行医护手细菌培养。

    2.5严格无菌操作:进行各种操作尤其是侵入性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皮肤黏膜,减少感染机会。

    2.6加强各种非侵入性操作用品的管理:如血压计袖带、体温计、听诊器、氧气湿化瓶、雾化吸入管道等均进行一用一消毒,并登记。

    2.7加强婴儿用具管理:婴儿的衣服尿布包被均应消毒后使用,专人专用,面料要柔软,透气性好,及时更换尿布,加强臀部护理,预防红臀;奶具一用一消毒,鼻饲患儿针管一用一更换。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如头发、眼部、口腔、脐部、会阴、皮肤等的清洁工作。

    2.8医疗废弃物处理:医用垃圾、生活垃圾分开定点放置,垃圾袋用颜色区分,有专人定时回收,有登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63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