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 > 2004年第7期
编号:11553144
性爱围城(1)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1日 《中国健康》 2004年第7期
     中国人现在对于性的问题正介于懂和不懂之间,开放和不开放之间。如何鼓励和引导人们的性行为向自然、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使人们从性蒙昧迈向性文明?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本刊只能试着从最普通人的性烦恼开始,做一些分析和解答。

    性健康领域正在流行着一个新概念:不安全性行为。

    什么是不安全性行为?亚洲和大洋洲性学联合会副主席刘达临教授这样解释:从广义上讲,凡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性行为,包括计划外怀孕、心脏病人的性行为等都是不安全的。从狭义上讲,不安全性行为则特指容易引起性病、艾滋病的行为。有资料表明,虽然通过性交传播艾滋病、性病的警告不绝于耳,但全球仍有41%的人在过去12个月里与新伴侣发生过不安全性行为,也就是说,这种随机发生的存在不安全隐患的性行为比我们能想象的要多。

    很显然,刘达临教授的定义仍然局限于生理层面,仅是就性疾病的传播而言。其实,在社会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中,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不安全性状态正愈演愈烈,成为家庭幸福的杀手,比如无性婚姻、婚外恋、一夜情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健康,也严重伤害着人们的心理健康,并成为社会问题的隐患。其实,健康的性文化是人类健康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重要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不过,由于历史、文化和社会开放的原因,在性的问题上,中国的男男女女们依然存在着种种暧昧、模糊甚至是完全错误的观念:要么非常保守,视之为“洪水猛兽”,不能坦然地享受性爱的愉悦;要么过于放纵,性行为混乱,乃至冲破了道德与伦理的底线。

    总之,中国人现在对于性的问题正介于懂和不懂之间,开放和不开放之间。如何鼓励和引导人们的性行为向自然、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使人们从性蒙昧迈向性文明?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本刊只能试着从最普通人的性烦恼开始,做一些分析和解答。

    A篇:围城内的故事

    ——“无性婚姻”

    [楔子]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潘绥铭教授曾经带领36名研究员用一年的时间,对中国人的性生活现状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已婚男女或同居男女中,每月性生活不到一次的人数超过25%,在最近一年中一次性生活都没有的夫妻占到了6.2%。无独有偶,潘教授的调查结束后不久,广东省性学界泰斗朱嘉铭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而中国女性性机能障碍的发生率大致在35%~60%之间。在我国被调查的4700位已婚妇女中,患性冷淡的占23%,在生活中曾有过“性问题”困扰的女性占59%,诸多的“性问题”浮出水面。

    对于“无性婚姻”的界定,从国际相关组织到中国的权威部门一直就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说法 ......
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0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