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 > 2006年第3期
编号:11550115
诊断要走出惯性思维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日 《中国健康》 2006年第3期
     我在临床上就遇到了这样一位女性患者,刚40岁。一日突然觉得接手机时听不清对方的讲话,一再要求对方大点声。刚开始以为是手机有问题,后来发现竟是自己的耳朵有问题,在基层医院以突发性耳聋诊断进行抗病毒治疗两周无效而前来就诊。

    患者主诉:

    一个月前出现时有眩晕,特别是在劳累和精神紧张后加重,断而出现耳鸣,耳朵沉重、耳闷。两周前突然耳聋。临床检查,听力测试,听力在50dB—70dB,是感音神经性耳聋,气骨导均下降但无气骨导差。

    反复追问病史,没有病毒感染、药物中毒和化学中毒病史。

    对于耳聋的患者治疗时机很重要,发现耳聋在一个月之内积极治疗是可以恢复听力的,否则延误了治疗机会,耳聋就是不可逆的了。所以临床对耳聋的诊断上首先是病因的诊断,何种原因引起的耳聋,其次是耳聋的性质与程度的诊断,最后是耳聋发生的部位,这是一个较完整的耳聋诊断,才能保证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位患者耳聋的呢?在与患者的接触过程中,发现她的体重大约90公斤左右。能不能是血脂高引起的?带着这个疑惑给这位患者作了血脂检测,果然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和甘油三酯远远高于正常值,临床指标和体征都支持基础代谢障碍,即高血脂引发的耳聋。

    采取了以下治疗原则:

    1.扩张血管,改善循环,营养神经。

    2.溶解血栓。

    3.减轻内耳水肿。两周后患者听力恢复30dB以下。

    为什么高脂血症的人容易发生听力减退呢,这是因为高脂血症可引起内耳脂质沉积,过氧化脂质增加,直接导致内耳细胞损伤,血管萎缩,从而引起耳聋。此外,高脂血症者血液粘滞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加,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内耳动脉没有侧支循环,血流缓慢、供血不足,都可引起内耳微循环灌流障碍,进而影响内耳听力。

    心得体会:

    1.在耳聋病因的查找上临床医生在排除先天性耳聋病因的时候,在后天因素上考虑客观因素也比较多,比如中毒、外伤、感染,其实有相当一部分耳聋患者是由自身内耳供血不足引起的。没能引起医生的重视,延误了治疗时机,所以医生在诊断上要走出惯性思维。

    2.发现耳聋一定要及时、准确地查找出致病原因,对症治疗。不要超过2个月。一个月内治疗效果最好,超过2个月以上愈后就不好。主要原因是耳蜗神经藏在骨壳里,很多药物达不到。而且神经和肌肉等组织是一样的,经常用功能就会好,不用就会废,超过一个月一般神经就在逐渐开始退化,治疗效果也就差一些。

    3.治疗要用血管扩张剂、降低血液黏稠度的药物、维生素B族、能量制剂,以及必要时在一定期间内应用类固醇激素等进行治疗。既要着眼于血管,还要注意血液成分,既要注意到已经损坏的神经,同时还要保护一些处于中间状态的神经。, 百拇医药(郑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