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25264
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487KB,2页)。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6月-----2009年1月肺动脉栓塞患者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CT平扫的35例肺动脉拴塞患者中,CT平扫表现不规则斑片状实变密度影8例,磨玻璃样影6例,典型楔形变4例,“马赛克”征12例,胸腔积液及局限性胸膜肥厚7例。结论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技术对肺动脉拴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螺旋CT 肺栓塞 诊断价值

    中国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156-02

    肺动脉栓塞又称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某一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症,并发肺出血或坏死者称为肺梗死,是许多疾病的严重并发症。漏、误诊率可达70%,病死率高达30%,近年来,随着诊断意识的提高和检查技术的日益优化,特别是螺旋CT的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辅以功能强大的工作站后处理技术,现对肺栓塞的诊断正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本文分析了25例肺动脉拴塞患者的CT成像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扫描,就25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螺旋CT征象进行探讨,评价螺旋CT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以提高此类病人的诊断水平。

    1一般资料

    1.1材料和方法 取我院2005年6月~2009年1月的25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男19例 ,女6例,年龄分别在11~81岁,平均58岁,临床表现胸闷,有突发呼吸困难或慢性呼吸困难突然加重15例,咳嗽咳血者5例,胸痛10

    例,发热2例,病程1天到5个月不等。下肢静脉血栓8例,既往有恶性肿瘤病史者9例,有哮喘病史者 11 例,糖尿病史者6 例。使用GE light speed16层螺旋CT,患者取仰卧位,在一次屏气状态下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膈上水平,常规扫描,后增强扫描,通过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快速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80ml,流速2.5~3.5ml/s,在18~20s及45~60s分别进行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扫描参数,电压120~130kv,电流350mA,重建层厚1.25mm,螺距1.375mm,扫描时间10s左右,扫描结束后经ADW4.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IP重建等后处理。2结果

    经CT平扫的35例肺动脉拴塞患者中,CT平扫表现不规则斑片状实变密度影8例,磨玻璃样影6例,典型楔形变4例,“马赛克”征12例,胸腔积液及局限性胸膜肥厚7例。增强扫描显示中央型肺动脉栓塞16例,周围型肺动脉栓塞9例,闭塞型肺动脉栓塞7例,蜂窝状肺动脉栓塞3例。25例患者共检出栓塞动脉84支,右侧56支,左侧28支。

    3讨论3.1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肺栓塞是致死性急性肺疾患的常见病因,造成肺栓塞的主要原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其脱落并随血流走行而最后堵塞在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侧支循环又无有效建立,即形成肺栓塞,80%~90%的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其次是盆腔、前列腺静脉及心脏疾患。高危人群包括:下肢肿胀,静脉炎,术后患者,有外伤史及肿瘤患者,长期卧床病患者等,肺栓塞灶易继发细菌感染而出现发热,多误诊为呼吸道炎症或肺部炎症。肺栓塞多为多发性及双侧性,右侧发病率较高。肺血管树的分布呈锥形或楔形,当各级肺动脉栓塞后,就会出现栓塞血管远端的肺组织梗塞,典型的呈尖段指向肺门的锥形或者楔形的实变密度影。3.2 临床表现

    突出的临床特征为患者突发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病人不能平卧,端坐呼吸,肺换气功能下降,出现低氧血症。本组病例有此症状者19例。突发胸部剧烈疼痛,以胸膜性疼痛为著,患者不能深呼吸,不能侧卧位,这是由于梗塞后脏层胸膜发生水肿坏死所致。肺组织的缺血坏死还会发生短期的体温升高,持续2~3天,多在38~38.5度之间,咳血患者多出现于发病后2~3天,多为痰中带有血丝,少数自述带有黑色血块样痰,持续时间一般较长,10~15天多见。3.3 肺动脉栓塞的CT表现

    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为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内完全或部分充盈缺损,依据肺动脉栓子的位置,一般为四型:3.3.1中央型充盈缺损,栓子被高密度造影剂包绕或大部分漂浮于管腔中,多层螺旋CT沿栓塞的血管走行方向重建时,可见到典型的“双管征”此表现多为急性肺栓塞患者。3.3.2附壁型充盈缺损,低密度栓子沿着血管内壁分布,形状为新月形及不规则形,管腔中央充盈高密度造影剂。3.3.3闭塞型,管腔完全闭塞,栓塞的血管完全呈低密度,而无高密度造影剂进入,一般且较对侧血管扩张。3.3.4蜂窝状充盈缺损,数目较多的低密度栓子填充管腔与高密度造影剂混杂,呈蜂窝状、点状、条索状改变。附壁型充盈缺损、蜂窝状充盈缺损多见于慢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肺动脉栓塞的间接征象多种多样,这是由于肺组织的多重血供和氧供的独有特点所致。比较常见的包括:①“马赛克征”,为血管栓塞造成区域性血流灌注减少与正常或过渡灌注区形成明显密度差别,构成肺野黑白镶嵌现象,增强扫描后此征象更为明显。②局限性磨玻璃征象,大多学者认为这是非梗死性渗出所致。③实变影,典型的表现为尖端指向肺门的与胸膜广基底相连的楔形、锥形实变影,出现此征象者诊断一般较为明确。本组病例中有3例,工作中肺动脉栓塞所致的实变影并非典型的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锥形改变,而多表现为尖端较为圆钝的广基底与胸膜相连的不规则形实变影,这是由于肺组织的供氧、供血来自3方面: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及局部肺野肺泡,只有上述两个以上供氧、供血途径发生严重影响时才发生梗死。但当多发段及以下肺动脉栓塞时,栓子远端肺组织发生梗死连接成片,近端因侧支循环及肺泡侧通气的存在而表现为“消融状”。④局限性胸膜肥厚及胸腔积液,患侧局限性胸膜肥厚约3~8mm,边缘锐利如刀切样,范围与梗塞实变肺外缘相吻合,并出现少量胸腔积液。此为有别于结核性胸膜炎的特征性表现。只有通过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的综合分析,抓住较为特征性的鉴别征象,才能够更好、更准确地明确肺栓塞的诊断。3.4螺旋CT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技术的比较

    肺动脉造影被公认为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金标准”,但其创伤性较大,病人一般不易接收,而且费用相对较高。ECT具有无创伤性,灵敏度高等特点,但是当肺动脉轻度狭窄时,ECT的灵敏度就会降低,其特异性较差,任何引起肺血流受损的因素均可造成局部血流减低。MRI对于显影血管内的病变特征较为有效,但其扫描时间较长,显示周围及肺内等其间接征象不太理想。螺旋CT空间分辨率及时间分辨率较高,注入对比剂后可直观的显示血管及栓子,螺旋CT的各向同性又决定了能够沿着肺动脉及其分支的走行进行MPR,从而能够更加立体直观的多方位显示病变的范围。

    总之,螺旋CT平扫及强化扫描,不仅可以直接的显示血管内的血栓形状、大小及数目,而且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示肺部及胸腔的异常表现。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技术对肺动脉拴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8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