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252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539KB,2页)。

     【摘要】目的总结我们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对策.,方法和体会。方法对14例人工全髋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康复护性总结理指导进行回顾。 结果14例病例中,1例出现压疮,1例出现切口裂开,经积极进行治疗后痊愈,所有病例置换术后关节活动接近正常。 结论合理、规范的围手术期康复护理,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正常,顺利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 文献编号:1005-0515(2010)08-211-02

    人们从19世纪中叶就开始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探索,1891年德国人GLUCK 首先使用象牙做成的股骨头置换髋关节SmithPeterson,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采用金属材料(钴合金)做髋关节的单杯置换术。真正的现代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医生Sir John Charnley对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了重大变革,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效果,使该手术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推广,成千上万人从中受益。但由于许多医院缺乏专职的康复治疗人员,影响了术后的功能恢复,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我们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实践中得到了一些深刻的体会。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结果

    1.1 一般资料:本组14例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58岁。股骨头无菌性坏死4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4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3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及活动受限严重3例,合并高血压病2例,糖尿病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例,痛风性关节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1例,术后卧床时间平均19天,其中术后1例出现切口裂开,另1例出现压疮,经精心治疗及规范康复训练后痊愈出院。

    1.2结果随防术后随访3-35个月,14例髋关节术后功能活动均接近正常。

    2康复护理

    2.1术前护理及康复指导

    2.1.1术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病情和体检结果进行认真评估,充分掌握患者的运动状况及肌肉力量,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手术治疗的优点.方法.效果和康复训练要求。加强心里护理,消除患者和家属的思想顾虑,使其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

    2.1.2如病情允许,术前尽可能用2周的时间精心准备,以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包括合并病的处理〔1〕,不良生活行为(如戒烟酒)的纠正,加强心血管系统的有氧运动和呼吸训练,积极进行受累关节附近肌肉力量的训练(有股四头肌.臀肌,小腿后侧肌等的锻炼)。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和上肢功能的训练,(为术后扶仗做准备)。并强调这些训练将贯穿于围手术期始终。

    2.1.3完善术前三大常规,生化系列,影像检查,心肺功能评估和交叉配血等各项检查。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术前难以控制的合并症和危险因素,需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1.4应用预防感染,活血消肿药物,测算病员所需的热量、蛋白质和水电解质补充数值,保证良好的心情和睡眠,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备皮,清洁皮肤,术前30分钟导尿,专人送入手术室。

    2.2 术后护理

    2.2.1麻醉后的护理。术后24小时生命体征监护,观察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引流量等指标。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合使用止痛药物,保证机体内环境稳定。

    2.2.2保持正确的体位。术后保持患肢外展约10°—20°中立位,常规使用三角垫或防旋鞋2周,绝对避免患髋过度内收,内旋,外展,外旋。为防止足跟压疮的发生,防旋鞋的使用我们采用夜穿昼脱,人(看护人员)鞋配合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夜间穿鞋保持外展中立位,白天脱鞋人工保持中立位,配合压迫部位的按摩。

    2.2.3预防感染及相关并发症。术后继续滴注抗生素,一般用头孢类和奎诺类或克林霉素,如有此类药物过敏者,酌情用两联或其它广谱抗生素,在体温恢复正常7—10天后停用。同时按术前所计算热量、蛋白质、水、盐、电解质的量保持体液及氮质平衡。因本组病人大多为老人及长期患病者,当失血致血红蛋白<80g/LHCt<0.25,白蛋白<30g/L,必须及时给予输血或血浆,以补充血容量,保证组织灌注满意,器官功能正常,对抗手术创伤可能引起的损害〔2〕,术后3周内应积极翻身,多饮水,配合按摩,中药雾化吸入,切口神灯或微波治疗,以防止压疮,呼吸道,尿道及切口感染的发。,正确搬动病人,确保置换术后及时康复。

    2.2.4积极进行康复训练。锻炼一般从麻醉消失后即可进行〔3〕,但术后3天内,由于手术的创伤,失血,麻醉后胃肠功能恢复不良,患者可能会很虚弱,加之切口疼痛及患肢肿胀,此时康复训练的重点以静养为主,避免大运动量的活动,包括继续保持正确体位,48小时后取半坐位(30°—45°),足上勾和下踩5秒交替进行,每隔2小时重复20次,患侧股四头肌,臀肌等长收缩练习,腓肠肌训练。呼吸、咳嗽的训练及双上肢肌力锻炼,为行走扶仗做准备。健侧下肢则行直腿抬高练习。并酌情拔引流管,尿管。术后4—7天患者引流管道已拔出,可以恢复正常进食,且患者精神状况和信心改善,此时在术前3天肌肉力量练习的基础上,可增加持续被动活动功能锻炼,以防关节僵硬,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减轻疼痛和肿胀,降低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包括髋,膝,上肢的练习,有坐位水平转移训练,从卧位到床边转移训练,悬腿训练等,训练时需防止关节脱位及其它不适,患髋屈曲不超过90°。术后7—14天的重点是加强患肢不负重条件下的主动运动,改善活动范围,进一步提高肌力,增加床上自主活动能力,有无痛范围内髋,膝关节练习,从坐位到站立位以及从站立位到坐位的转移,患肢不负重下站立练习,练习过程中需借助拐杖,助步器的配合,需同时加强这些器材的调试,使用的指导,以防摔伤或器械使用不当的损伤,如手腋部摩擦伤,术后3—12周是患者拆线后逐渐恢复负重的时期,本阶段在巩固以前锻炼效果的基础上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加强步态训练,此期大多患者因对手术恢复期望过高,易出现活动幅度过大,要求过高的情况,这就决定了易发生术后并发症,我们采取了保持“三心两意”的康复训练原则。即对自己充满信心,长期坚持的恒心,安全第一的小心。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个体化原则,具体操作中屈髋幅度从小到大,角度不超过90° ,在无痛范围内练习前,后伸,内外展的训练,避免旋转训练,逐渐改善患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加患髋关节的负重能力,提高肌肉的整体力量,为正常想走(包括上下楼)创造更多的条件。

    2.2.5指导术后人工髋关节的保护技术。首先有防止髋关节脱位的家中物品检查,包括床,椅子,马桶的高度在坐位时不能使患髋屈曲超过90°,浴室防滑处理,其次需指导术后活动项目。在继续巩固住院期间训练效果的同时谨慎推荐:散步,双人乒乓球,游泳,射击,高尔夫,固定自行车,滑雪,保龄球。不推荐:篮球,足球,手球,棒球,慢跑,攀岩,单人乒乓球,排球等。

    2.2.6指导新的行为规范。告诉患者功能锻炼的最佳时机是术后6个月内,步态改善可延续至术后1—2年,要求减轻体重,术后2个月内单次坐立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并逐渐延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3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