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019024
颈动脉软斑块稳定与溶解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1日 王瑛,马临庆,陈玉丽,李少鹏,朱丽丽
第1页

    参见附件(1756KB,2页)。

     【摘要】 目的 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和丹参溶解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的疗效观察。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12,420例经彩超检测出颈动脉软斑块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一次睡前口服,联合肠溶阿司匹林300mg每日一次口服,服用两周后改为100mg每日一次口服;同时给予丹参16g,每日一次静点,疗程14天。分析治疗前后彩超检测的颈动脉软斑块大小以及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 治疗后颈动脉软斑块大小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同时,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和丹参可有效稳定、溶解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丹参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脂 超敏C反应蛋白

    中国分类号:R543.2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140-02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应用彩超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别是软斑块,并进行有效干预治疗这一独立危险因素,以减少心脑血管突发事件的发生是专业领域的研究重点。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6月—2010年7月多家医院联合进行临床观察,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硬化软斑块患者12,420例,其中男6680例,女5740例;平均年龄50.3±10.4岁;有吸烟史5512例,占44.4%;合并原发性高血压3608例,占29.0%;合并糖尿病5429例,占43.7%;排除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其中斑块单独发生在右侧颈动脉系统占22.6%,单独发生在左侧颈动脉系统占21.8%,发生在双侧颈动脉系统占55.6%,斑块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占53.6%。

    1.2 研究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所有入选病例给予阿托伐他汀(立普妥,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mg,每日一次睡前口服,联合肠溶阿司匹林300mg(拜阿司匹林,德国拜耳公司生产),每日一次口服,服用两周后改为100mg每日一次口服;同时给予丹参16g,每日一次静点,疗程14天。

    1.3 检测指标

    1.3.1 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检测采用西门子S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用高频线阵探头(7,5Hz),专人操作,依次显示颈总动脉近端、中段和远端,至分叉处再分别显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观察动脉管壁内膜有无斑块形成。确定斑块的诊断标准:局部颈动脉内膜厚度>1.2mm,分叉处内膜厚度>1.5mm定义为斑块。按回声特点将粥样硬化斑块分为软斑块(斑块突出于管腔内,成低回声或混合回声)、硬斑块(斑块回声增强,其后方可伴有明显声影),观察软斑块的位置、形态、大小和回声特点,并测量软斑块的比例(测量斑块最大直径)。

    1.3.2治疗前后血脂及超敏C反映蛋白(hsCRP)及肝肾功能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1.4 疗效判断标准依据斑块溶解的比例判断疗效。痊愈:斑块完全溶解;显效:斑块减少80%;有效:斑块减少60%;无效:治疗前后斑块大小无明显改变。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斑块大小及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颈动脉粥样斑块治疗疗效 治愈1875例(15.1%),显效6185例(49.8%),有效2447例(19.7%),无效1913例(15.4%),总有效率为84.6%。

    2.2 斑块的大小变化情况 治疗前后测定斑块最大直径变化。治疗后斑块较治疗前缩小,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2.3 血脂及hsCRP水平 TC、LDL-C、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TG有所下降,HDL-C水平有所升高,但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

    2.4成功案例的图片

    例1:于** ,男,48岁 诊断:高血压、冠心病、舒张功能衰竭、颈动脉软斑块形成

    2.5 不良反应 治疗2周后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是动脉对内膜损伤做出的炎症-纤维增生性反应的结果。对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及早有效干预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本研究针对彩超检测到颈动脉软斑块的患者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和丹参进行干预治疗,结果表明治疗能够有效稳定和溶解颈动脉软斑块。阿托伐他汀(立普妥)溶解动脉软斑块机制如下:1、调脂作用:立普妥是一种合成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减少胆固醇合成,从而降低LDL-C,升高HDL-C,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本研究证实立普妥治疗后TC、LDL-C明显下降。虽然治疗后TG下降,HDL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需要进一步延长治疗时间后观察。2、抗炎作用:如上所述,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C反应蛋白是最有希望的动脉粥样硬化生物标记物,所以在本研究中我们监测C反应蛋白在治疗前后的变化,也证实了立普妥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他汀类药物抑制血管炎性反应可能是其溶解斑块的主要机制。3、对血小板的作用: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能上调正常胆固醇小鼠血小板内皮型一氧化氮的mRNA表达水平而不降低胆固醇水平,独立于降脂之外,起到抗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4、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内皮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开始,他汀类降脂药能够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抗粥样硬化斑块形成。5、抗氧化应激作用:他汀类降脂药能够抑制LDL的氧化、降低胶原酶的活性,从而促使粥样硬化斑块稳定及体积缩小[3-6]。阿司匹林具有抗血栓形成及抗凝的作用,此结论中不做详细讨论。把丹参与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合用稳定或溶解斑块是我们临床研究的关键技术所在。丹参是用于治疗心脏病发作、心绞痛和中风等疾病的传统中药,它除具有降压和镇静作用外,它的非极化提取物包含丹参酮,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性、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和调解血液的粘滞度,从而改善全身各脏器的微循环。丹参的水溶性提取物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保护线粒体的功能,从而可以保护心肌细胞和肝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害。在丹参的水溶性提取物中丹酚酸B是极强的水溶性抗氧化剂,它可以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文献报道丹酚酸B抗氧化作用强于普罗布考,并通过这一作用降低动脉硬化的程度[7-1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5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