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013305
目标性监测在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日 彭 浩
第1页

    参见附件(2519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目标性监测在临床抗菌药物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调查方法,制定目标、信息反馈、效果评价、纠正偏差、规范术前用药、不定期病房查看等措施来干预控制不合理抗菌药物的应用。结果 监测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了7.10%,预防性用药率从57.28%降低至41.03% (P<0.01),病原送检率及针对性用药率明显提高,术前预防给药趋于规范(P<0.01),术后用药天数缩短、无指征用药及使用方法不恰当的情况明显减少(P<0.01)。结论 开展抗菌药物目标性监测可有效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减少医药资源的浪费,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信誉。

    【关键词】 监测 抗菌药物 合理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222-02

    临床抗菌药物的滥用,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负担,致使卫生资源浪费,且增加医院感染发生及耐药菌株出现的机会,因此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目标性监测,有重要的社会意义[1]。目标监测可以发现抗菌药物应用中存在问题,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有效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使抗菌药物应用趋于合理化。我院自2007年以来开展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目标性监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取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各临床科室出院病历作为样本,患者住院天数≥5 d,调查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1.2 方法

    1.2.1 设计表格并登记 由专职人员设计并进行调查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住院天数、诊断、病原学送检及阳性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给药途径、用药天数、围术期用药、评价等,每月统计分析汇总。

    1.2.2 用药合理性判定 依据卫生部《指导原则》,同时参考抗菌药物使用说明书判定用药是否正确、合理。

    1.2.3 干预措施 ①医院统一调控制定目标 我院自成立临床药师指导小组以来,实施了《抗菌药物交替使用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要求由药剂科、院感科与各临床科室主任共同协商、制定了各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细则”,参照2007年1月~3月抗菌药物使用率75.74%为参照物,2年内同比抗菌药物使用率要低于5.0%;每季度在医院用药通讯上公布使用量前10种抗菌药物名称,连续3个月使用量在前3位者停止使用半年以上。②知识培训 组织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讲座、不合理用药典型案例评析,并现场测试培训结果。③规范术前用药 要求手术科室严格遵照围术期术前2 h内给药方法,不定期去手术室检查当日手术术前2 h给药医嘱及执行情况。④定期病房查看 每周至少2次深入临床科室查看在院病例用药,对于不规范用药情况当场向经治医生指出。⑤信息通报 每季在公布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合理用药及典型案例;定期公布各类标本常见检出细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于病历调查中发现的用药欠合理病例给经治医生,指出评价的依据,并要求经治医生或科主任签署意见后返回医院药剂管理办公室。

    1.2.4 统计分析 以2007年1~3月出院病历随机抽取20%(408份)调查情况作为基数,将2008年10~12月出院病历随机抽取20%(625份)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1.5分析调查数据,绘制成表,各组内对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经目标性管理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2007年1 ~3月出院病历408份与2008年10~12月出院病历625份,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5.74%、68.64%。

    2.2 抗菌药物给药方法及指征不合理现象减少 开展目标性监测前抗菌药物给药方法不当所占比例为11.33%,开展监测后比例降至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展目标性监测前、后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分别是7.77%、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用药目的及病原菌送检率 从表1可以看出,开展目标性监测后,预防性用药率及针对性用药率明显降低、经验用药率较监测前有所减少、病原菌送检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不同目的用药情况及病原体送检情况(n,%)

    注:P<0.01

    2.4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 目标监测前后围术期用药情况比较见表2,开展目标监测后术前≤2用药明显升高,术后用药时间相对减少。

    3 讨论

    医院实行目标监测后,将目标监测结果与奖惩制度相结合,提高了临床药师及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双向互动性[2],目标监测可进行科学干预,能及时有效阻止及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目标监测是提高科室医疗质量水平和医院感染管理水平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及院内感染的发生,同时也相应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

    经过临床抗菌药物目标性监测,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监测前的75.74%降低到监测后的68.64%;监测后围术后用药天数明显缩短,也许与外科开展了许多微创手术有关,但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明显减少,手术用药趋于规范;从表1看出预防用药监测后41.03%也较监测前57.28%有所降低,预防用药可能与医生的习惯心理有关;经验用药率也有所减少,但前后比较下降弧度不大,由此说明我院医生在抗菌药物选择应用上仍以临床经验为主;针对性用药率及病原菌检测率在目标性监测后明显较前提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我院通过应用临床抗菌药物合理目标性监测后,在临床药师的工作配合下,临床医生提高了病原菌送检意识及合理用药知识。

    本次调查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现象,虽目标性监测后有所降低,但仍存在给药种类的选择、给药时间的不准确、药物剂量及疗程的掌握欠合理等问题;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率与WHO调查的抗菌药物应用率比较相差还大[3],因此我院不合理用药现象需要进一步控制、规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1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