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013138
急性胰腺炎CT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日 李影辉
第1页

    参见附件(2684KB,2页)。

     【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CT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33例采用CT诊断急性胰腺炎患者与3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 CT扫描检出急性胰腺炎30例,检出率为90.9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急性胰腺炎25例,检出率为83.33%,CT检出重型胰腺炎12例,检出率为36.36%,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重型胰腺炎8例,检出率为26.67%,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诊断率高于彩色多普勒,但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从多切面、多角度进行探测,两组各具优势,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均有较高价值。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CT 彩色多普勒

    中图分类号:R814.42 R445.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388-03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由于其发病机理、机制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因此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常可伴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病死率高达40—70%[1]。临床主要有急性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在病情变化过程中,程度轻重不等,轻者表现为胰腺水肿,重者表现为出血性坏死。所以早期的诊断,对于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并发症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分析急性胰腺炎CT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探讨各自的特点。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组63例患者均为我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的住院患者,其中33例采用CT诊断(CT组),另外3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彩超组)。CT组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27—78岁,平均48.5岁;彩超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8—76岁,平均48.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所有的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并有向背部放射疼痛感,有少数重者的患者有低血压和休克的现象。经化验检查,发现WBC增高,且尿和血淀粉酶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1.3 方法

    CT组:采用我院螺旋CT平扫,并增强,层厚为8mm,层间距10mm。患者平躺,上肢上举置于脑后,将腹部充分暴露。扫描范围为双肺下部层面至肾下部水平或以下,必要时加扫3mm层面,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情况进行诊断。

    彩超组:将彩色多普勒仪器探头频率设为3.5MHz,患者取仰卧位、坐位及半卧位进行检查,多切面、多象限扫查,观察胰腺大小、形态、结构,检查主胰管是否扩张以及胰腺周围积液的情况,同时观察胰腺的血流,测量血流速度,结合相关检查进行诊断。

    1.4 统计数据处理

    所有统计数据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诊断结果比较 与病理证实比较,CT扫描中急性胰腺炎确诊率为90.91%,重型胰腺炎确诊率为36.36%;彩色多普勒超声急性胰腺炎确诊率83.33%,重型胰腺炎确诊率为26.67%,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下表。

    两组诊断结果比较(例,%)

    注:*,与彩超组比较,P<0.05

    2.2 急性胰腺炎CT及彩色多普勒的表现

    CT表现:轻型者主要表现为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解剖结构模糊,胰腺实质内为片状边界模糊的低密度坏死液化区,增强后变性后表现更为明显,CT值低于正常值10—15Hu,其中有1例CT值>60 Hu,诊断为胰内出血,周围脂肪间隙可见条、絮状渗出;重型者胰腺肿大明显,轮廓向外凸,周边有大量絮状渗出,并聚集成肿块,随着扩散形成“蜂窝织炎”[2],增强可见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或弥漫性低密度坏死区。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轻型者可见胰腺被膜连续性消失,回声为不均匀蜂窝状,胰腺表现为弥漫性增大,主胰管未扩张,少数患者胰周可见少量积液,胰头处有明显的不规则液性暗带,胰腺周围血管轻型且血流速度缓慢;重型者胰腺为不规则形态,明显肿大,边缘模糊,实质回声不均匀降低,并可见絮状回声,胰腺周围血管常有受压移位,血流速度缓慢。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及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此病不仅是胰腺的病变,且常涉及多个器脏,被认为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伴恶心呕吐及血尿淀粉酶增高。从病理学角度,急性胰腺炎主要有急性水肿型和急性出血坏死型,而从影像学角度则分为轻型和重型。轻型病情较轻,预后较好,而重型则可导致功能障碍、胰腺坏死、甚者发生严重代写紊乱,威胁患者生命,若轻型诊断和治疗不及时,极有可能转变为重型,因此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极为关键。

    螺旋CT是临床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手段,尤其是现代高分辨率的螺旋CT能够对胰腺及周围组织均能显示,而且检查过程中不受肠道内其他和腹腔内脂肪的影响,能够提供清晰的图片。不仅如此,还能够同时对周围其他器脏进行扫描,在检查的同时能够排除其他病症。对于胰腺局限性小范围的早期坏死,一般的CT敏感性不高,而通过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很好的显示其低密度坏死区,提高早期的确诊率[3]。有学者提出,胸腔积液的探查能够提示病情的轻重程度,而螺旋CT不仅能够明确病灶和相关并发症,同时也可以兼顾了解胸腔积液的情况。螺旋CT通过显示胰腺内(主要显示为局限性后弥漫性增大,实质内为低密度区)、胰腺边缘(可见胰腺表面被一层细致纤维膜所覆盖,特别是在发生炎症后表现更为明显,且胰腺包膜增厚隆起,包膜下有皂泡状积液,一般边界不清晰)和胰腺周围(间隙内脂肪组织为水肿模糊状,表现为低密度积液区,CT略高于正常值)的特征,达到高确诊率。本组螺旋CT确诊率为90.91%,其中3例误诊,1例为胰腺癌,在CT检查时表现为弥漫性肿大,并有低密度坏死区,其余2例由于显示不清楚而未被确诊。

    随着诊断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超声成为又一临床诊断技术,由于其检查的非侵入性,加之操作简便,灵活,同时在检查的过程中不受病变区域的限制,可以多切面、多角度的进程探测,既能了解周围器脏和腹腔的情况,又能全面了解病变扩张和腹腔积液情况,被临床和患者所接受[4]。本组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率为83.33%,虽然不及螺旋CT高,但其具有方便、经济、无创等优点,此不失为另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有学者认为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过程中,容易受胃肠道积气影响,让其声像不清晰,影响诊断。我们的经验是让患者多喝水,在检查是适量吸气,并采取多取位检查,通过相应措施,同样可以取得理想声像图。本组8例漏诊的病例,有4例为肥胖患者,其脂肪影响了声像的显示,其余4例为早期,胰腺形态、大小和回声未发生明显改变,检查中未仔细观察胰腺周围血管血流情况所致。

    对于以上两种方法各有其特点,螺旋CT确诊率稍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8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