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010306
云梦县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结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日 徐永平 卢 旻
第1页

    参见附件(2131KB,4页)。

     【摘要】目的 摸清我县城乡地区居民以癌症为重点的全死因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方法 通过查档、访问、座谈、从公安、计生、民政、统计等部门,村(街道)查找2004—2005年户籍人口、出生、死亡等相关统计信息资料。结果 2004年死因报告个案3289份,死亡率5.70‰、婴儿死亡率13.95‰;2005年死因报告个案3351份,死亡率5.78‰、婴儿死亡率8.04‰。死亡构成从死亡的构成情况来看,居民致死原因以慢性病死亡所占比例最高,2004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5.00‰、构成比83.13%,其次是损伤和中毒,死亡率0.73‰、构成比12.19%。2005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5.23‰、构成比96.06%,其次是损伤和中毒,死亡率0.66‰、构成比10.18%。结论 根据全县居民死因调查结果分析,危及人群生命的主要疾病仍然是慢性病。加强以肿瘤死亡登记为重点的疾病监测 ,通过人群发病和死亡水平监测,为实现预防和控制疾病,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以及延长寿命的社会目标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和政策支持。

    【关键词】 肿瘤 死因 死亡率 死因构成

    中图分类号:C9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312-04

    居民死亡率及其死亡原因的变化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制定卫生改革政策,评价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科学根据,也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过两次以癌症为重点的全死因回顾调查,基本摸清了当时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率及其主要死亡原因,尤其是癌症的流行规律及分布特征。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地区癌症死亡呈快速增长趋势,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根据《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实施方案》和省卫生厅、省科技厅《关于开展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的通知》(鄂卫发[2006]50号)文件要求,2006年7月1日—11月30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全国第三次以肿瘤为重点的全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为我县乃至国家科学制定疾病控制规划,全程配置卫生资源,保护人民健康,促进地域和国家经济平稳健康协调和可持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目的

    摸清我县城乡地区居民以癌症为重点的全死因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掌握主要癌症死亡率的地区人群分布特征,为国家制定癌症防治策略提供依据,并为建立健全肿瘤登记系统及研究重点疾病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奠定基础。

    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 .1 调查内容

    2.1.1 死者死亡情况

    2.1.2 调查全县2004—2005年户籍人口中全部死者的死亡原因及相关信息。(2)2004—2005年户籍人口中孕产妇死亡、婴幼儿死亡名单及人数。

    2.1.3 人口资料 (1)人口数及构成调查全县2003—2005年每年末分性别、年龄别的户籍人口数。(2)出生人数:调查全县2003—2005年公安、计划生育和卫生等部门掌握的出生人数。

    2 .2.1 查档 :从公安、卫生、民政、计生、统计等部门、村(街道),查找户籍人口档案、死亡档案、丧葬档案、出生档案、计划免疫登记册、会计花名册等。

    2.2.2访问:向死者家属、生前熟悉情况的好友、村(居)委会干部、防疫保健医生了解死者生前的病史、症状、体征、烟酒嗜好、生活习惯和就医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补充填写死亡原因和诊断依。

    2.2.3 座谈:以村、街道为单位,召集当地干部、保健医生、村医生、年长者居民参加座谈会,核对死者基本信息,填写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补充漏报死者名单及相关信息。了解出生、死亡、人口流动情况等线索。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基本情况:云梦县地处江汉平原北部,北高南低,东、南、西三面环河,以古云梦泽得名。面积604平方公里,平原湖区537平方公里(占90%),2004年户籍常住人口547082人,2005年户籍常住人口550985人,全县辖9镇3乡,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县市之一,是国家和湖北省死因监测网点之一。

    3.2 云梦县全国第三次以肿瘤为重点的全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结果:2006年7月1日—2006年11月30日止,县疾控中心收集、汇总、审核、编码、录入整理死亡个案《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6640份,其中收录2004年死因报告个案3289份,死亡率5.70‰、婴儿死亡率13.95‰;收录2005年死因报告个案3351份,死亡率5.78‰、婴儿死亡率8.04‰。

    3.2.1 分年龄段死亡水平

    从表1可以看出,死亡人数构成以60岁及以上老年人因其年老器官功能、免疫力下降等原因,所占死亡比例最高,达70%以上;青壮年组(15-59岁)身体条件好,但因年龄跨度大,故死亡人数排在其次,构成比在25%左右;幼儿组(≤5岁)因先天性疾病,疫功能不完善、自理能力差等原因,死亡数排在第三,构成比在2%左右;儿童组(5-14岁)处在成长期,各方面条件均较好,加之现在家长和社会对儿童给予多方面的关怀、照顾,因此其死亡率最低,构成比在0.7%左右。男、女性年龄别死亡率变化趋势与合计一致,各年龄组基本上都是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从各年龄段死亡构成比例来看,女性老年人死亡所占比重更大,比男性高出约7个百分点左右。

    3.2.2 三大类疾病分析

    第一类疾病指感染性疾病和母婴疾病,第二类疾病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第三类指损伤和中毒。

    从表2的构成情况来看,居民致死原因以慢性病死亡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损伤和中毒。

    3.3 重点疾病死因分析

    3.3.1慢性病

    2004—2005两年我县慢病造成的死亡5672例,死亡率5.17‰,在慢病造成死亡的各类疾病中,居前五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慢性呼吸性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

    3.3.1.1 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是造成居民死亡的首位疾病,2004—2005两年死亡2996例,死亡率272.84/10万,循环系统疾病中,以脑血管病和心脏病为主,占循环系统疾病的98%以上。脑血管病位居循环系统疾病首位,其死亡率基本呈现随年龄增高而上升的趋势,在65岁年龄组后上升趋势明显。

    3.3.1.2 肿瘤 肿瘤是本次调查重点关注的疾病之一。调查结果显示,它是造成居民死亡的第二大杀手。2004—2005年我县因肿瘤死亡1391例,死亡率为126.68/10万,其中因恶性肿瘤死亡1388例,死亡率为126.40/10万,占肿瘤死亡的99.78%。

    调查结果显示,恶性肿瘤中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肝癌、胃癌、肺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食管癌(表4)。

    从性别比较,无论男性、女性,肝癌均位于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男性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是女性发病率的4倍,除乳腺癌和宫颈癌外,其余恶性肿瘤死亡率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从年龄上看,恶性肿瘤死亡率从40岁组开始上升,并于60岁以后开始明显上升。

    3.4 死因顺位分析

    2004-2005年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前五位死因分别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31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