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008350
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2380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9年—200年收治的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66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即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100mg/1d,1次/1d,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组采用干扰素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拉米夫定100mg/1d,1次/1d,干扰素,500万IU/1次,1次/每2d,12个月为1个疗程;最后观察和分析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在肝功能复常率、HBV-DNA和HBeAg阴转率方面,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优于单纯采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 拉米夫定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232-02

    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00年收治被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一共66例,采用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临床效果明显,现在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200年收治被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一共6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第6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2000)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全部66例患者血清HBV-DNA、HBeAg、HBsAg都为阳性,血清HCV、HDV阳性者排除;其中对照组33例,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22-45岁,平均35.3岁,病程1-8年,平均5.3年,轻度12例,中度21例,经检查肾功能、心电图、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均正常;观察组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21-45岁,平均35.9岁,病程1-8年,平均5.1年,轻度11例,中度22例,经检查肾功能、心电图、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均正常。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各项临床指标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33例单纯采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100mg/1d,1次/1d,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组33例采用干扰素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拉米夫定100mg/1d,1次/1d,干扰素,500万IU/1次,1次/每2d,12个月为1个疗程;最后观察和分析2组的临床效果。

    1.3 临床观察(1)临床症状:消化道症状(恶心、食欲不振、腹胀)、乏力、肝区不适。(2)实验室检查:2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功能、血清HBV-DNA以及乙肝五项的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单位采用X2进行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肝功能复常率、HBV-DNA和HBeAg阴转率方面,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表2,2组 肝功能改善情况[例(%)]

    表3,2组 治疗前后HBV-DNA及HBeAg变化[例(%)]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危害,15%-20%有病毒活跃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5年内发生成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55%,同时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危险较非乙型肝炎患者升高了200倍[1-3]。

    拉米夫定是新一代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进入人体后在体内磷酸化成为抑制HBV DNA多聚酶,使HBV DNA的复制受到抑制,但不影响病毒蛋白的表达,所以HBV DNA可以阴转而HBeAg常不转阴。干扰素主要由致敏的白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具有抗病毒,抗细胞分裂和免疫调节活性,其适应症中HBVDNA水平高低与疗效有直接关系,若HBV-DNA<200pg/ml,则疗效可能较好,干扰素是通过诱导抗病毒蛋白的合成来抑制病毒mRNA的复制,防止受感染细胞的转化。同时增强免疫细胞表达表面抗原和抗体,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但持续应答率不高且血清病毒负荷高低是影响干扰素应答的独立因素,高病毒负荷可抑制HBV特异性T细胞功能[4]。

    本组研究显示,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优于单纯采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Chayama K,Suzuki Y,Kobayashi M,et al.Emergence and takeover of YMDD motif mutant hepatitis B virus during long-term lamivudine therapy and re-takeover by wild type after cessation of therapy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8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