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007683
人格心理的探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戴奕春 张松涛
第1页

    参见附件(3719KB,3页)。

     自我是现实生活中的我。是个体出生之后,在现实环境作用下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来的。自我受社会规则的制约,使人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它按“现实原则”行动。当人出现本我愿望时,自我就寻找一条既能满足本我又能满足超我的方法。因此,自我实际上是在本我与超我之间起调节作用的。它决定是否允许满足本我的要求。

    人格中的另一部分是超我。超我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统领地位的,是社会道德规则内化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它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它监督本我、制约自我,让个体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规则。

    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人格动力结构。这三个成分是不断相互影响的,一个结构成分的变化,必然导致其他成分的改变,三者处于动态相对平衡状态中,共同构成整体人格。一旦这种平衡关系难以维持或遭到破坏,个体就会产生焦虑或导致人格异常。

    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论虽然没有得到认同,但他对人格做了深层的研究,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因而其理论是有科学价值的。

    4.2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E.H.埃里克森构造了人格发展的“心理社会论”模式。他将人格发展划分成八个阶段(如下表)。在每个阶段都存在着一对矛盾或危机。如果矛盾或危机能够顺利地解决,个体就会形成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有利于个人对环境的适应,否则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质,有碍于个人对环境的适应。

    埃里克森不仅从发展的角度看人格的形成,而且指出每一发展阶段所遇到的矛盾以及发展的可能走向,这对健康人格的塑造很有启发。其中对青年自我同一性问题的见解,是其理论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创造性的见解。但埃里克森对许多问题的解释带有臆断性和假设性。如他的关于人格发展阶段的划分,提出的各个发展阶段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等,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而他的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观点则是比较片面的。

    4.3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R.B.卡特尔认为人格特质是人格建筑的砖石。他认为特质是人在不同时间和情景中都保持的行为形式和一致性。人格就是由许多特质要素构成的。每一个人具有的特质称为个别特质,某一地区、某一集团中各成员共有的特质称为共同特质。但共同特质在各成员身上的强度是不同的,而且其强度在一个人身上也是随着不同的时间而有所不同。卡特尔把经常发生的从外部可以直接观察的行为表现称为表面特质;而根源特质则是隐藏在表面特质深处并制约外部行为的特质,是个体行为的最终原因,它构成人格的基本特质。每一个表面特质都是由一个或多个根源特质引起的,而一个根源特质也可以影响几个表面特质。经过多年的研究,卡特尔认为根源特质(人格因素)有16种(如下表)。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普遍存在于年龄和社会文化环境不同的人身上。个人的人格特征不同就是由这16种人格因素在个人身上的组合不同所决定的。这就为人格测验提供了可能性和一定的理论依据。

    4.4 罗杰斯的人格自我理论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以个体的自我为中心理念。他主张自我实现是人性的本质。实现倾向是人最基本的驾驭人的生命活动的驱动力,是一切有机体天生就有的,体现生命的本质的东西。这种实现倾向赋予人强大的生存动力。人在生活中进行的各种活动,都要通过实现倾向来决定它们对个体的意义。

    罗杰斯认为,个体的自我观念是个体在生活环境中与人、事物交互作用时所得经验的综合。个体在形成自我观念时,希望得到别人的好评,希望别人以积极的态度支持自己。当个体得到别人无条件的积极支持时,他的自我观念就会越来越明确,很少发生自我冲突进而获得健康成长。因此,个体在成长中尽量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快感受的经验以及消极的评价,使其形成和谐的自我观念。

    罗杰斯的人格自我理论强调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无论是在教育领域还是在心理咨询的临床应用中,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5 人格测量

    5.1 自陈测验法

    这是一种问卷式的测验方法。通常在问卷中引出很多陈述性的问题,由被试者根据题目要求做出是否符合自己情况的选择。应答情况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非式,即回答“是、否、不一定”;二是二选一式,即在两个相反的问题中选择其一;三是等级式,即把问题分成不同等级做答。自陈测验量表的题目、记分、评定都经过标准化,比较方便实用,既可用于个别测验,也可用于团体测验。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测验量表。

    5.1.1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简称MMPI)

    这个量表是由明尼苏达大学哈撒韦和麦金莱于本世纪40年代共同创造制定的。量表包括566个题(1966年修订后成为399个),后来经过不断完善,MMPI既可以测定正常人的人格,也可以鉴别各类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性精神症,歇斯底里症等。

    MMPI设计范围较广,有身体健康方面的情况,也有心理体验以及社会问题的态度。包括婚姻、家庭、恋爱、宗教、政治、法律等等。在测验时,被试对量表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要从“是”、“否”、“不能回答”三个答案中选择其一来回答。测试没有时间限制,正常人一般在45分钟左右,最多90分钟,如果被试文化水平较低可以超过2小时。

    5.1.2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简称16PF)

    这个量表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根据因素分析法提出的16种根源特质编制而成。共编制成16组项目,每组包括0-13个题目,共187题。每题有三种选择方案,分别记0分、1分、2分 ,适用于具有阅读能力的青年、成年及老年人。1970年开始有中文版的卡特尔16PF量表。此外,适用于性格鉴定的问卷还有艾森克人格问卷,Y-G性格测验等。

    5.2 投射测验法

    投射测验是在测验时主试向被试提供无确定含义的较模糊的刺激,让被试在无意识中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投射出来,以确定其性格特征。性格的投射测验有以下两种。

    5.2.1 罗夏墨迹测验

    罗夏墨迹测验是由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于1921年创制。共有10张染有墨渍的图片,每张图片上都印有一个双侧对称的墨迹图。其中5张为黑白图,5张为彩色图。测验时,将不同图形的卡片以一定的顺序出示给被试,要求被试对看到的图形进行描述。一般从3个方面进行评定;(1)定位:被试对图形是整体反应,还是部分反应,(2)决定:被试反应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是墨迹的形象,还是颜色?把图形看作静的还是动的?(3)内容:把图形看成是什么?是人,是物体,还是动物?或者是人物的某一部分。罗夏墨迹测验不受语言文字限制,允许被试转动图片,从不同角度去观看某一图形,在任何文化环境下都可以使用。但对结果的解释和计分存在很大主观性。

    5.2.2 主题统觉测验

    简称TAT;是英国心理学家默里和摩尔根于1938年创立的,是一种使用广泛的投射测验。全套测验包括黑白图片30张。这些图片的内容均是模棱两可,不明确的人物图,可作不同的解释。分别用于男人和女人、男孩和女孩,有些也可共用。每抽出一张图片,被试都要根据图片内容编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不加限制,但必须包括四个要素:①此刻发生了什么?②情景发生的原因是什么?③将来会发生什么结果?④图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体验是怎样的?被试在编故事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71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