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3期
编号:12086489
凝血及纤溶实验室检验的进展及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B版》 2011年第3期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其实质是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使血浆中呈液态的纤维蛋白转变成固态的纤维蛋白丝,因而凝血是属于生理生物化学范畴的课题,涉及血液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诸多领域。由于这些相关学科研究的日益深入,不断地给凝血的理论和实践注入新的内容,因此,在测定方法学上也有过去精密度低的方法过度到精密度高的方法。实验室检验的进展凝血及纤溶检测项目越来越多,实验方法大体分为筛选试验和确证试验两部分。从方法学上又可分为功能测定、免疫学测定和化学测定三大类。功能测定:既传统的最终以出现纤维蛋白作为判断依据的方法。如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用各种缺乏因子血浆测定某一凝血因子含量的方法等,方法古老,但仍是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当前用于常规工作的各种型号的自动化凝血仪的主要功能也属此类。PT测定时检测凝血因子的过筛试验,要用统一标有国际敏感指数ISI的凝血活酶试剂。在抗凝治疗监控和决定用药剂量时,一定要用国际标准化比率报告。免疫学测定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检测方法。其原理是以纯化的被检物质为抗原,制备相应的抗体,然后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对被检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其方法采用ELISA、胶乳微粒凝集、火箭电泳等方法,对许多新发现的抗凝因子,纤溶和纤溶抑制因子,纤维蛋白原裂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降解,凝血酶原活化等过程中被切下的小肽,基本上都用免疫学方法检测,从理论上讲,免疫学测定不可能全部取代功能测定。因为免疫学测定的仅是该因子的抗原性。只能表明体内存在该因子,但却不能说明其是否有生命活性。而功能测定则是测该因子在凝血或纤溶中的生理生化功能。化学测定的理论根据是:许多凝血、抗凝及纤溶因子本身是水解酶,可以用人工合成含有该酶酶切点并带有色原的寡肽作为底物。用常规的生化比色法加以测定。国内外已有一些合成的底物用于测定。诸如ATIU、凝血酶、FIX、FXA,以及纤溶酶等等。凝血与纤溶检验,关键在于诊断试剂,以往大量凝血检测试剂由于各实验室自行制备,手工操作难以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和全国、全球标准化。也难以达到室内、室间质控的要求。为此WHO和ICSH的血栓和止血委员会制定了一些标准或提供少数统一的标准品供各国校准各种试剂和方法。目前国外凝血检测大部分以用自动化仪器测定,绝大部分试剂都有质量较高的商品供应。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抗凝系统。由四种主要部分组成:纤维酶原激活剂、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当纤维蛋白凝结快形成时,在TPA的存在下,纤维酶原激活转化为纤溶酶。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开始,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凝结块形成各种可溶片段,形成纤维蛋白产物,人体纤溶系统它对保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维持血液的流动状态和组织修复起着重要作用。凝血与纤溶系统在生理状态下处于动态平衡,许多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时血浆处于高凝状态,粘稠度增高。FBG为系统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基质。高血压是急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原发性高血压及急性脑血管患者血浆中均存在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抗凝纤溶活性下降。因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低纤维蛋白原,提高纤溶活性,有利于减少脑卒中发生。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说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了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尿毒症患者凝血和纤溶的异常改变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来诊断,尿毒症患者本身就存在着止血、凝血机制的复杂性。敏感而特异性较高的指标对于估计疾病进展与预后,以及指导治疗具有很大的帮助。质量是医学检验工作的生命线,是当今医学检验工作的关键问题,为此,临床检验工作者都要从方法学与试剂的标准化等方面严把质量关,全面系统的掌握新的知识动态,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使我国在凝血与纤溶测定总体水平上进一步提高,与国际接轨。, http://www.100md.com(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