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5期
编号:12113733
急性胃粘膜病变临床诊治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B版》 2011年第5期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胃粘膜病变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 对2007年12月~2009年l0月我院住院的46例急性胃粘膜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本组46例中,显效25例(54.35%),有效17例(36.96%),无效4例(8.69%),总有效率91.31%。结论 急性胃黏膜病变主要病因为应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及导致应激性黏膜损害严重内、外科疾病所致。质子泵抑制剂及胃黏膜保持剂治疗有效。

    【关键词】急性胃黏膜病变 诱因 发病机制 诊治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118-02

    急性胃黏膜病变(acute gastric mucosa lesion,AGML)系指机体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精神刺激等应激状态下,以胃粘膜浅表性损伤为主的病理改变和上消化道出血为特征的一组急性胃粘膜出血性病变[1],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现对2007年12月~2009年l0月我院住院的46例AGML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AGML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现将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患者46例,男性31例,女性15例,年龄22~78岁,平均45.4岁。诱因:①药物因素21例(45.65%);②严重内科疾病14例(30.43%);③严重外科疾病8例(17.39%);④其它3例(6.52%)。主要临床表现是上消化道出血。其中上腹疼痛、不适38例(82.61%),黑便28例(60.87%),呕血及黑便20例(43.48%)。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贫血,其中轻度贫血10例(21.74%),中度贫血31例(67.39%),重度贫血5例(10.87%)。

    1.2 诊断标准

    ①存在药物、激素、酒类、手术、烧伤或脑血管意外等应激因素;②发病36h至3d内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饱胀、反酸、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以及反复呕血与(或)便血;③伴有血压下降,脉搏增快,胃镜检查见胃黏膜有广泛性充血、糜烂及坏死或浅表溃疡,并可见渗血或大出血。均未发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
, 百拇医药
    1.3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原发病,同时抗休克、输血、止血及对症支持治疗下应用洛赛克(阿斯特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40mg静注,1次/12h,连用3d。

    1.4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记录患者血压、脉搏及胃管中血性或咖啡样液体的量和性质,并监测黑便消失时间,大便潜血试验和血常规,同时注意观察患者不良反应。

    1.5 疗效判断标准

    ①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压、脉搏、肠鸣音正常,HB稳定;②粪便由黑色转为黄色,潜血试验转为阴性;③胃镜证实出血停止,溃疡面无新鲜出血征象;④胃管引流无血性及咖啡色液体。上述任何一项成立即为出血停止。24h内止血为显效,72h内止血为有效,超过72h仍未止血为无效。止血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本组46例经以上治疗后,显效25例(54.35%),有效17例(36.96%),无效4例(8.69%),总有效率91.31%。

    3 讨论

    急性胃粘膜病变又称应激性溃疡或急性出血性胃炎,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急性胃粘膜病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可能由于各种外源性或内源性致病因素引起黏膜血流减少或各种应激因子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通过神经内分泌和消化系统的相互作用,使得维持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完接性的保护因子和攻击因子之间平衡被破坏的结果。药物、酒精等成为攻击因子损伤了胃黏膜屏障,导致黏膜通透性增加,胃液的H+回渗入胃黏膜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同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胃黏液分泌减少,正常胃黏膜防御机制遭到破坏。

    急性胃粘膜病变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胃内镜检查是目前公认的确诊急性胃黏膜病变早期方法,胃内镜可见胃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粘膜下瘀点,脆性增加和粘液、浆液性渗出;严重者可见糜烂、浅表性溃疡。胃内镜检查应尽早进行(48h内),提高阳性率和活动出血率,否则等黏膜修复,病灶愈合后内镜检查则为阴性。本组46例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均在出血l2~48h内胃镜确诊,大部分行组织活检,同时行B超检查(肝、胆、脾、胰),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 百拇医药
    急性胃粘膜病变治疗的关键是尽可能减少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降低胃内酸度是治疗的基础,后者是治疗的关键,常用的抑制胃酸的药物有H+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是一种H+-K+-ATP酶抑制剂,可选择性地抑制壁细胞膜中的质子泵H+-K+-ATP酶,从而阻断胃酸分泌终末步骤,产生强力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应用洛赛克后胃液PH值上升近中性,有助于血小板聚集,使凝集和凝固的血块不被溶解而达到止血目的。此外,洛赛克能升高胃粘膜电位,维持胃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保护胃粘膜屏障,还能增加胃粘膜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加速胃粘膜再生和修复。本组在常规治疗原发病同时,应用洛赛克40mg静注,1次/12h,连用3d。总有效率达91.31%,疗效满意。

    综上所述,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病率高,致病因素复杂而明显,临床表现以无痛性上消化道出血为主,体征不明显,多为小中量出血,严重者大出血可危及患者生命,急诊胃镜检查为其诊断的主要手段,经过抗酸止血,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治疗预后良好。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59.

    [2]蒙燕清.急性胃黏膜病变296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09,2(15):116.

    [3]池玉兰.急性胃黏膜病变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9,22(4):195-196.

    [4]殷德翠.急性胃粘膜病变146例临床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08,18(3):364-365.

    [5]张逸强.80例急性胃黏膜病变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5):133., http://www.100md.com(赵爱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