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113850
食源性致病菌检验室间质控结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姚晓卫 孟建秀 吴保民
第1页

    参见附件(2564KB,2页)。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 检验 室间质控

    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393-02

    食源性致病菌检验是各级疾控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及采取措施提供可靠依据,为卫生监督提供实验室技术支持,其水平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食品安全决策和策略的实施。为保证所提供数据的公正、准确和科学,就要求我们实验室能保证其测得的数据达到确定的检验质量标准。在2010年6月我们参加了由中国疾控中心营养食品所设计并组织实施的2010年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全国质量控制考核,现将考核情况及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质控样品由中国疾控中心营养食品所制备的经辐射灭菌的奶粉和细菌纯培养物的混合物,为乳白色粉剂,平行两份,每份均5g,编号为xJⅡ2号。

    1.2 要求:质控样品中包含国标GB4789中规定的1-3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包括G+和/或G-性菌。

    1.3 培养基及试剂 本次质控考核所用培养基及细菌生化鉴定试剂由青岛高科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均在有效期内使用;方法是依据《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学GB/T4789

    1.4 10.36-2008进行检验[1-2]。

    2 实验室检验

    2.1 增菌 以无菌操作开启考核盲样,各取1g分别置于10ml BPW管、改良mEC肉汤管和7.5%NaCl肉汤中振荡混匀,36℃18-24h培养, BPW增菌液再接种TTB增菌液中42℃18-24h培养,观察各增菌液细菌生长情况, TTB管、和7.5%NaCl肉汤呈浑浊生长, 改良mEC肉汤管澄清。

    2.2 分离培养 分别取TTB增菌液一环直接接种SS、BS琼脂平板36℃18-24h培养;另取7.5%NaCl肉汤一环接种到血平板和Baird-Parker平板36℃18-24h培养。

    3 结果

    3.1 分离培养的菌落形态观察

    3.1.1 SS平板上有中等大小,无色半透明,光滑湿润,中心灰黑色菌落;BS平板上为灰色,菌落周围培养基呈黑色,革兰氏染色镜检为G-性杆菌,无芽胞。

    3.1.2 血平板上有灰白色,较大,园形菌落,周围有混浊带,外层有透明圈,染色镜检为G+球菌;其他澄清增菌液在平板上都不生长。

    3.2 生化反应

    3.2.1 从SS、BS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转种三糖铁(TSI)琼脂斜面,同时对同一菌落种营养琼脂平板,36℃18-24h培养,观察结果见表1;用营养琼脂平板生长的菌苔做生化试验,生长情况见表2。

    表1 XJⅡ2号样品中可疑菌在TSI琼脂斜面上生长情况

    表2 XJⅡ2号样品中可疑菌生化试验情况

    3.2.2从Baird-Parker平板挑取可疑菌落,接种BHI肉汤36℃18-24h,做血浆凝固酶试验, 呈阳性反应,根据菌落特征菌体形态、生化反应结果,判断XJⅡ2号样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3.3 血清学鉴定

    从三糖铁琼脂斜面取菌苔做沙门氏菌血清凝集试验,结果如下:A-F多价0血清(++),02、04、07因子血清(-),09因子血清(++);H抗原鉴定,Hd(++),生理盐水对照(-),判断XJⅡ2号样品中检出伤寒沙门氏菌。

    3.4实验结果为XJⅡ2号质控考核样品中检出伤寒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上报自治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质控组,结果符合。

    4 讨论

    食品安全问题在社会上日益被重视,这就对我们的检验技术、水平、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室间质控(EQA)考核和能力验证是有效的消除偏差,保证其测定结果达到更高质量标准的有力手段。如何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微生物科研和检验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首先,微生物实验室应建立一套完整的预案,事件发生后,现场采样及时、准确,应用快速检测技术尽快明确诊断,将损害降到最低限度,保证报告检验结果完整、准确,是微生物验室的工作能力和效率的重要体现。

    本次质控考核样品是每个质控样品包含国标GB4789中规定的1-3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因此,我们在做样品增菌时,充分考虑了当地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种类和质控样奶粉可能污染的细菌种类,选择一些广谱和特异的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相结合的方法,以保证所含致病菌全部检出,在实际工作中对待细菌性食物中毒等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病原菌检测时,就要结合现场调查资料、病人的临床症状等边调查边分析来确定检测的方向和目标,这样可采集到典型的样品,提高检出率。

    我们认为要提高实验分析能力,保证结果的准确可靠,应注意以下几点:1.采样人员、实验人员要有综合的防病知识,能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准确地确定和采集到可疑食物,准确的和尽可能的检出致病菌;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6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