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11379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张金莲 金翠平 汪姝卉
第1页

    参见附件(2813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药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至2010年1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单纯西医组)各55例,观察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痊愈21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2.7%。而西医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9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52.7%,表明慢性肾小球肾炎无合并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病例治疗好转率最高,重度损害者治愈率最低。结论 中西医药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药结合 慢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067-02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NG)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不同病理类型的双侧肾小球局灶性或弥漫性的炎症改变。临床表现为起病隐匿,病程迁延,缓慢进展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中医角度,属于尿癃、水肿、虚劳、腰痛等范畴,严重的慢性肾小球肾炎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导致慢性肾功衰竭(CRF),治疗非常棘手,近年来,临床上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本文就其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至2010年1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4.5岁,病程1~ 8年,平均2.8年,单纯蛋白尿75例,蛋白尿伴血尿78例;病理活检34例,其中系膜增殖性肾炎13例、膜性肾病4例、膜增殖性肾炎7例、局灶增生性肾炎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单纯西医组)各55例,观察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理类型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比组 (单纯西医组)给予低盐与优质蛋白饮食;将血压维持在120-130/70-80mmHg,防止高血压,必要时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降压药,联合使用α1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控制血压及血脂。有酸中毒的给予碳酸氢钠,水肿明显者可持续用利尿剂3至5天,电解质紊乱的立即纠正电解质紊乱,合并感染的积极抗感染。治疗两个月后,观察其临床疗效,记录相关数据。

    1.2.2 观察组 (中西医结合组) 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入中医治疗,给服柴苓汤。大枣5枚、生姜3片、桂枝5g、党参15g、白术10g,、茯苓20g、猪苓20g、泽泻10g、制半夏10g、黄芩10g、柴胡10g。蛋白尿明显的应加石韦、芡实、桑螵蛸,血尿明显的应加小蓟和仙鹤草。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治疗两个月后,观察其临床疗效,记录相关数据。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拟定,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水肿、 肾实质性高血压等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尿红细胞持续呈阴性, Scr恢复正常或较基础值有下降,一天内尿蛋白定量<0.2g;显效:水肿、 肾实质性高血压等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尿红细胞在正常范围,Scr升高<50 %或较基础值无变化,蛋白尿持续减少50%以上;有效:水肿、 肾实质性高血压等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尿红细胞减少25%-50%,蛋白尿减少25%-50%,Scr较基础值升高<100%;无效:实验室检查与临床表现均无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单位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均数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痊愈21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2.7%。而西医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9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52.7%,表明慢性肾小球肾炎无合并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病例治疗好转率最高,重度损害者治愈率最低。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疗效比较[n%]

    *为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疗效比较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血尿、蛋白尿及水肿等,病程进展缓慢,通常伴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最终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角度看待本病,主要认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本虚主要为肾脾两虚,标实主要为水湿。《诸病源候论》中指出,水病无不由脾肾虚所为, 脾肾虚则水妄行。其病机特点为五脏六腑失养, 气血津液不足;或精微下泄, 气虚失固;或水湿停滞, 气化失司。治疗方案以健脾补肾、祛湿化瘀为主。如:乌梅麻黄汤,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过敏的作用,对于水肿、蛋白尿消退有明显效果。若在本方基础上加入祛除水湿、补益脾肾之药,疗效显著。服药至病情完全缓解或基本缓解后,可改用猪苓、当归、西洋参、菟丝子、黄芪、二至丸加黄柏、六味地黄丸等进行维持性治疗,进一步取得稳定疗效。

    中医论认为本病属“虚痨”、“血尿”、“水肿”、“腰痛”等范畴。《伤寒论》少阳篇提纲中提到“或心悸,小便不利……小柴胡汤主之”。建议使用小柴胡汤,可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小柴胡汤不仅可和解少阳,还能利尿消肿、疏利三焦。同时,五苓散也出自《伤寒论》,本为治疗太阳蓄水证,具有温阳化气、利水渗湿的作用,主要针对水肿的治疗。本文中采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柴苓汤是指小柴胡汤结合五苓散,联合使用具有利水渗湿、解表和里的显著疗效。据李平等研究发现,柴苓汤还可抑制单克隆抗体1-22-3引起的肾炎,通过抑制系膜基质的扩张减轻系膜细胞的增生及尿蛋白的排泄,并且对I型胶原及TGF-β在肾小球内表达进行有效抑制。经研究表明,柴苓汤确实具有增强免疫力、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及抗炎等病理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中西医药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1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