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113784
胆管结石手术前后肝胆排泄功能变化的观察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郭小泉 陈慧 杨勇 罗超英
第1页

    参见附件(2665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胆管结石手术治疗前后肝胆排泄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22例胆管结石病人为观察组.15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CBD、SI、GB及T1/2 和PT值的变化,及观察组患者胆管结石术前术后,患者的CBD、SI、PT值变化。结果 各组数据正常与治疗前及手术治疗前后进行比较。正常组与治疗前, 各数据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1) 。对手术治疗病人, 治疗前后胆总管及肠道显像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结论 肝胆动态显像检查可以显示出胆管结石手术前后肝胆排泄功能的变化。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胆管结石手术 肝胆排泄功能 变化

    中图分类号:R57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076-01

    胆管结石分为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以发病率高、排石不通、溶石困难等为特点。胆管结石也亦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1]。胆管结石肝外和肝内术后,检测患者的肝胆排泄功能情况,为体现胆管结石术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本研究对22例胆管结石术患者的治疗前及术前术后的肝胆排泄功能的变化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观察组为我院收治的胆管结石病人22 例,其中男12 例, 女10例, 年龄43-62岁,平均年龄52.4岁。对照组为无肝胆疾病的健康人群15 例,对照组男8例, 女7例,年龄在44-60岁,平均年龄51.3 岁。观察均经超声检查结果、ERCP 和手术确诊。

    1.2方法使用显像仪(美国GE 公司)及 99mTc( 北京原子能研究所分装)进行检测。两组病例均禁食4 小时,肘静脉弹丸注射99mTc,以1 帧/ 分钟采集图像, 采集1小时。若患者出现未显影现象, 于3、5 小时后再做一次静态显像。术后病人带T 管者, 于受检前24 小时内关闭。分别于胆囊、胆总管、肝总管及十二指肠降部取大小相同的感兴趣区,计算30min、60min 胆总管(CBD)、肠道(SI)以及胆囊( GB)单位时间内核素增量与肝总管的实时比值,以这些指标分析单位时间的核素分布;另外计算肝脏、胆囊、胆总管半排泄时间(T1/ 2),和总排时间(PT)。

    1.3统计学方法:定量测定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治疗前两组CBD、SI、GB及T1/ 2值均有显著性变化。PT值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进行胆管结石术前术后,患者的CBD、SI、PT值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见表2),P>0.05。

    表1治疗前两组显像时间及PT、T1/ 2比较(x±s)(min)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01,△P>0.05

    表2 观察组手术前后病人CBD, SI 显像时间及PT 值的比较(x±s)

    与治疗后相比△P>0.05

    3讨论

    胆管结石术后,肝胆排泄功能的检测利用99mTc在静脉注射后,通过动态显像, 经血液99mTc被肝脏多角细胞摄取、清除, 然后经各级胆管排出, 进入肠腔、胆囊, 通过体外显像检测。此种方法的特点是在无创性的条件下,动态观察肝胆排泄过程, 并利用计算机感兴趣区技术, 获得多项定量参数。本研究中22例观察组患者CBD、SI、GB及T1/ 2值均较正常组有显著性变化,于以住的文献报道[2]结果相似。观察组各项指标时间明显延迟, 可表明由于长期胆管结石, 胆系压力增高,导致胆汁通道出现不畅的情况甚至是胆管完全闭塞,胆汁分泌与胆管不畅两者相互影响,有研究表明通过胆总管结扎机械阻断胆汁流后成功地制作了肝脏胆汁淤积大鼠动物模型, 病理上特征地表现为胆管增生、汇管区炎症、肝内胆汁淤积、纤维间隔形成[3]。胆汁不畅对肝胆排泄、摄取功能均有一定程度受损。特别是在胆道梗阻初期, 在胆总管尚未扩张时, 肝胆动态显像就可显示以上参数的变化情况。

    PT值、T1/ 2是经过选取敏感区域之后得出的, 可以弥补显像中单凭视觉得到的图像,没有量化指标的可计算比较性。PT 值、T1/ 2值得检测,同时可动态地描绘出肝胆系统的功能在术后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改变, 60分钟排泄率可以消除个体之间的差别,及用药剂量不同而引起的误差。T1/ 2能够更直观地反映肝胆排泄功能。

    当患者肝内外胆管结石存在时,一般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狭窄,导致患者出现胆汁流出不畅和一定程度上的梗阻,而狭窄是化脓性胆管炎和胆管梗阻发生的前提,破坏了括约肌的密闭功能,人为增加了返流机会;如果机体长期处于结石和炎症状态,胆管肿瘤的发生率也会增加,而单纯依赖ERCP 的造影结果,使结石和肿瘤影混淆,不能准确判断,近年胆管粘膜和胆汁的HP、IL活性物质及自由基、PLA2的检测等在临床广泛应用,与显像一起应用于胆管结石术前术的检测[4]。

    总之胆管结石术后肝胆排泄功能的变化,能有效的反应出肝胆功能的变化,且此法简单单行,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在临床使用时要同患者解释内镜显像照影治疗的目的、意义,同时用我院成功的行胆管结石取石的案例进行现身说法,对可能存在并发症及不适,介绍清楚,使患者对该治疗过程有全面了解,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消除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信心[5]。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 吴肇汉. 外科学(第6 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569 - 57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6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