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111848
血府逐淤汤治疗冠心病100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韩立新
第1页

    参见附件(2524KB,2页)。

     【摘要】目的 观察血府逐淤汤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血府逐瘀汤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组)52例,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观察组显效35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出现恶心1例,腹泻1例;对照组出现头晕3例,头痛1例。经调整用药后症状均好转,不影响临床用药。结论 血府逐淤汤治疗冠心病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府逐淤汤 临床 冠心病 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238-02

    老年冠心病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老年疾病中的重要疾病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老年性疾病出现在临床诊治过程中,而心血管疾病为老年性疾病的首要疾病。冠心病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中占有主要地位。如何提高老年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成为当前临床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我院自近年来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老年冠心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血府逐瘀汤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组)5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且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癌症、心肌梗死、伴有严重感染患者。观察组48例患者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47~75岁,平均56.8岁;病程2~16年,平均6.5年;NYHA心功能分级中I级者13例,II级者28例,III级者7例;合并高血压者36例,高脂血症者23例,慢性支气管炎者7例。对照组52例患者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44~78岁,平均57.2岁;病程3~14年,平均6.8年;NYHA心功能分级中I级者15例,II级者31例,III级者2例;合并高血压者41例,高脂血症者27例,慢性支气管炎者13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调整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调整血脂,戒除烟酒,抗血小板,减少心绞痛发作。常规给予硝酸酯类、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治疗,预防感染。

    1.2.2 观察组 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基础方剂为:当归15g,川牛膝10g,红花10g,生地黄10g,桃仁12g,枳壳6g,赤芍10g,柴胡3g,桔梗3g,川芎6g,炙甘草5g。加减法:痰热壅阻者,加黄连、郁金、瓜蒌、竹茹、茯苓;胸痛发作伴有心悸者加生龙骨、琥珀粉、珍珠母;疼痛剧烈者加失笑散;并见腹中坚硬痞块者加乳香、没药、三棱、莪术、元胡;并发阴寒凝滞、心脉不通者加附片、肉桂、细辛;气虚者加党参、黄芪、五味子;脾气虚弱、纳呆、腹胀便溏者加茯苓、白术;伴肝气郁结、口苦咽干者加炒山栀、黄芩、龙胆草;嗳气呃逆者加旋覆花、代赭石;疼痛发作较剧烈且彻背疼痛者,加干姜、附片、乌头;痰湿内盛、胸痛伴有咳痰者加法半夏、竹茹、茯苓;伴有肝肾阴虚症者加山萸肉、枸杞子、白芍;兼见虚火上炎、面赤眩晕、耳鸣者加黄连、阿胶、白芍。以上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查,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黏度高切值(mPa ·s)、血浆黏度(mPa·s)、血黏度低切值(mPa·s)、红细胞压积(%)等指标。

    1.4 疗效评价标准[1] 显效:治疗后胸闷、心悸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心绞痛未发作或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发作时间及程度均明显减轻,心电图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胸闷、心悸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发作时间及程度均有所减轻,心电图检查ST段、T波均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无改善,心绞痛持续发作,发作时间及程度无改善,心电图检查基本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治疗效果比较(n)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显效35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x±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ΔP<0.01

    由表2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恶心1例,腹泻1例;对照组出现头晕3例,头痛1例。经调整用药后症状均好转,不影响临床用药。

    3 讨论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的范畴。中医学认为,胸痹心痛的发生发展主要是由外邪侵袭,饮食不节,内伤七情,年老体衰等引起,然必先有脏腑虚损,阴阳失调,气血不足,继则痰浊、水饮、瘀血等邪乘之,或致经脉失荣,或致经脉阻滞,若有厚味饱餐、情欲不制、疲惫劳作、寒温失调等诱发刺激,则胸痹心痛由是而作。冠心病发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病理变化过程是复杂的,既有外邪的侵犯,又有多脏腑功能失调,经络气血运行失常,主要病变发生在心及其络脉[2]。《金匮》用“阳微阴弦”作了高度概括,说明“本虚标实”是本病的病机特点。本虚主要是年老肾亏,心、脾、肾阳气的亏虚。在本虚的基础上,加之调摄不慎,劳逸失度,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等而致寒饮、痰浊、气滞、血瘀等标实之邪痹阻心脉而发病。在临床上往往出现虚中挟实等复杂病证。现代临床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均为气血瘀滞造成,虽然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各种虚弱病症,但气血瘀滞为该病的主要病机[3]。在治疗上应以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为主,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辩证加减治疗。

    血府逐瘀汤为清代名医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中的著名方剂,王氏用此方治疗多种病症,奏效甚捷。该方以当归、生地养血活血为君药,赤芍、红花、桃仁、川芎活血化瘀、祛瘀止痛为臣药,同时配伍升降组合的柴胡、桔梗、川牛膝、枳壳,使得气血升降有序,加强了行气化瘀的力度,最后甘草调和诸药、甘淡和中为使。全方共奏祛瘀止痛、行气养血之效,既能够达到驱逐淤血的效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2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