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112052
经腹直肌探查切口在胆囊摘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东生 左培阳
第1页

    参见附件(2666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经腹直肌探查切口在胆囊摘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间我院行开腹胆囊摘除术患者87例,分为对照组(经肋缘下切口手术)32例和观察组(经腹直肌探查切口手术)55例,术后随访5~28月,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组术后无胆瘘、十二指肠瘘患者;经肋缘下切口手术组术后2~3天恢复饮食,出现切口脂肪液化3例、切口出血感染1例;经腹直肌探查切口手术组术后3~4恢复饮食,无切口积液感染病例。术后随访5~28月,随访中经肋缘下切口手术组出现经常性切口疼痛21例,其中明显体力减弱7例;经腹直肌探查切口手术组出现经常性切口疼痛3例,无体力减弱患者,出现一过性粘连性腹痛患者2例,均于短暂控制饮食后自行缓解。结论经腹直肌探查切口在胆囊摘除术中具有安全可行、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及患者身体恢复等优点,并且明显优于经肋缘下切口手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070-02

    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间,我院共行开腹胆囊摘除术87例,其中经肋缘下切口手术32例,经腹直肌探查切口手术55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间,共行开腹胆囊摘除术患者87例,本组患者年龄33~67岁,男性58例,女性29例;均经临床检体及超声明确诊断。其中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择期手术35例,32例经肋缘下切口完成手术,3例合并黄疸不排除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经腹直肌探查切口手术,同时行胆道探查T管引流1例;急性胆囊炎胆囊积液、胆囊坏疽共52例,均经腹直肌探查切口完成手术,因合并黄疸、胆总管增粗不排除继发胆总管结石同时行胆道探查8例。分为对照组(经肋缘下切口手术)32例和观察组(经腹直肌探查切口手术)55例,术后随访5~28月,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及病程等各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经肋缘下切口手术)采取常规连续硬膜外麻醉,以墨菲氏点为中心(胆囊底部),行肋缘下斜切口,长约5~8cm(具体视患者体型而定)。首先切至腹外斜肌腱膜,接着选取腹直肌外缘纵向切开腹直肌前鞘,将腹直肌肌束向内侧牵拉,使其充分显露,约为8cm×8cm的可操作区域,切开腹膜后,用窄舌型拉钩向内牵拉,腹壁钩将肋缘向上牵拉,再用大弯钩将腹膜向下牵拉,最好常规切除胆囊,仔细检查止血,腹腔不作常规引流,关腹。

    1.2.2观察组(经腹直肌探查切口手术)选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病人采取略垫起肝区或仰卧位,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长约4~6cm,上端距肋2.0cm。开腹后先探查肝胆周围解剖关系等,评估适合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使用小拉钩充分显露胆囊,在Winslow孔、十二指肠前方及胆囊三角处各置一块小纱垫,内侧用1把小S形拉钩,外侧及下方各置1把小号直角拉钩将内、外、下3个方向牵开,推开胃肠网膜及肝圆韧带,充分显露胆囊三角区,用血管钳钳夹将胆囊体上提,清晰判断胆总管、胆囊管及肝总管直接关系。游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胆囊动脉离断结扎,并距胆总管0.5~1.0cm处胆囊管结扎离断。胆囊管离断后,提起胆囊,边牵拉边锐、钝性结合将胆囊游离切除。若遇到切除特别困难的胆囊(如萎缩性胆囊炎、Mirrzzi综合征等),胆囊三角致密粘连,则按逆行切除法剥离至胆囊颈部并确认后在颈部横断切除胆囊,近端敞开,在直视下内外结合继续解剖至胆囊管后予以结扎。根据具体情况判断缝合胆囊床方式,不放置引流,分层关腹,切口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或用蝶形胶布,“创可贴”拉拢。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单位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均数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组术后无胆瘘、十二指肠瘘患者;经肋缘下切口手术组术后2~3天恢复饮食,出现切口脂肪液化3例、切口出血感染1例;经腹直肌探查切口手术组术后3~4恢复饮食,无切口积液感染病例。术后随访5~28月,随访中经肋缘下切口手术组出现经常性切口疼痛21例,其中明显体力减弱7例;经腹直肌探查切口手术组出现经常性切口疼痛3例,无体力减弱患者,出现一过性粘连性腹痛患者2例,均于短暂控制饮食后自行缓解。见表1

    表1 术后随访5~28月两组手术方式疗效对比[n%]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恢复饮食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在切口脂肪液化、出血感染、疼痛及体力减弱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腹直肌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在小切口胆囊切除基础上改进应用探索的一种新型手术方式,使手术操作时间短、直观、经济、且无胆道狭窄、气腹及肠粘连等并发症。对比以往小切口手术的最大优点是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手术的损伤程度明显低于普通的胆囊切除术,因此患者体力恢复较快。有本文统计可见,两组患者恢复饮食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在切口脂肪液化、出血感染、疼痛及体力减弱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经腹直肌探查切口在胆囊摘除术中明显优于经肋缘下切口手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前LC在发达地区已成为胆囊结石胆囊炎的首选术式(1),但在西部基层医院,经典开腹胆囊摘除术仍是胆囊结石胆囊炎的主要术式;由于经肋缘下切口顺皮纹方向,术后切口瘢痕小较为隐蔽,且对腹腔肠管影响小术后不易出现粘连性腹痛而成为常规(2),但需离断腹壁肌肉,术野暴露局限也是其固有的缺陷,勉强在不延长切口情况下完成手术常导致切口组织严重挫伤,也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对肝门局部粘连重、合并黄疸可能需同时行胆道探查的患者,即使在将LC作为常规术式的医院,也选择经腹直肌探查切口手术,以确保手术安全。由于我院地处高寒地区,以病情迁延、局部炎症粘连重的患者及急诊患者居多,同时术后体力的恢复也应成为外科医师选择手术方式时考虑的因素,在本组病例中经腹直肌探查切口手术患者占63.2%(55/87),未出现严重粘连性腹痛患者,由于不离断腹壁肌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6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