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162410
胃肠肿瘤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探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周风庆
第1页

    参见附件(2635KB,2页)。

     【摘要】目的 分析观察胃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同时观察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31 例患者均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依据探查结果以确定肿瘤的形态、大小和部位继而进行手术,在进一步确定肿瘤的良性或恶性以后,再进行肿瘤的选择性切除。结果 全组病例术中及手术期无死亡,住院时间 7 ~36 d,平均14. 1 d。其中发病部位以胃部为首,其次为十二指肠。结论 胃肠肿瘤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性,术前确诊率低,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确诊率,目前手术切除是胃肠道肿瘤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治愈率较其他方式高。

    【关键词】胃肠肿瘤 外科手术 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32-02

    胃肠道肿瘤是我国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病之一,其中以胃癌居首。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临床干预治疗等,胃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仍为常见的恶性肿瘤[1]。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从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 6 位上升到第 4 位,并且有年轻化趋势[1]。胃肠道质瘤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干细胞的肿瘤,其基本肿瘤细胞为非定向分化的多潜能梭形或上皮间质瘤细胞,可发生于消化道的各个部位,约占胃肠肿瘤的 2%。目前对胃肠肿瘤的治疗模式为多学科诊断和治疗评估,以胃肠肿瘤外科医生为主,由内窥镜科、病理科、影像科、放疗科、化疗科、介入科以及营养科医生等组成胃肠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 disciplinary team,MDT)根据术前检查和评估,按照临床治疗指南或循证医学高级别证据,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前沿的、较公认的治疗计划。客观而科学地评价手术在胃肠肿瘤的综合治疗过程中所占地位的问题变得十分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 31例胃肠肿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和跟踪观察。31例肿瘤患者中男 19 例,女12例,年龄 38~ 71 岁,平均年龄 66. 8岁。肿瘤位于胃部 16例、十二指肠 6例、小肠 4例、结肠间质瘤 2 例、肠系膜 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胀痛不适与胀痛。其中出现反酸等 11例,黑便或呕血 7 例,上腹部渐进性肿块 8例,体质量下降 5 例、体检时发现 1 例。体格检查: 腹部压痛或轻压痛 18 例,扪及腹部或盆腔包块 8例,其余均无明显体征。

    1.2 临床辅助检查 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症状相对不典型,腹部不适、腹痛、腹胀 的患者有11 例,消化道出血( 呕血、黑便、血便) 7 例,发生肠梗阻的患者6例,无任何症状而意外发现腹部包快 8例。大体形态特征,肿物大小不等,多呈扁圆形、实性,可单发或多发,直径1.5~1.8 cm,肿物多位于胃肠黏膜下层 ( 63% ) ,浆膜下层( 30%) 和肌层( 7%) ,无包膜,界线清楚[2]。

    1.3 治疗方法 随机选择的 31例患者全部进行外科的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根据探查所得结果来确定肿瘤的大小、形态以及部位,同时可以进一步的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和类别,并且可结合肿瘤所在的部位来选择患者手术方式。其中有4例患者行近端胃的大部分切除,12 例胃间质瘤的患者中,7 例患者行远端胃大部分的切除,有 5 例患者行胃楔形切除,; 4 例小肠间质瘤患者行肠段的切除术,2例结肠间质瘤患者行肠段的切除; 6 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均行胰十二指肠的切除; 3 例肠系膜间质瘤患者行肿块的切除。手术后患者均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治疗,其中 1 例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进行口服的药物治疗。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肿瘤发生位置与数量见表 1。

    表 1 肿瘤发生位置与数量( 例,%)

    全组病例术中及手术期无死亡,住院时间 7~36 d,平均14.1d。其中发病部位以胃部为首,其次为十二指肠(见表1)。31 例均完整切除,肿瘤直径 1. 5 ~ 14cm,其中直径≥3 cm 者 14 例,平均( 2. 9± 1. 4) cm; 肿瘤质地中等,较大者可见瘤内出血和坏死,包膜不明显但边界大多尚清楚。5例为多发结节。手术切除标本均经病理检查,未发现周围淋巴结转移。术后并发顽固性腹泻1 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 胃排空障碍1 例,为1 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上消化道排空 X 线造影检查提示胃空肠吻合口狭窄,胃镜提示吻合口水肿,经禁食、胃肠减压加生长抑素治疗3周痊愈;切口感染1例,经环丙沙星治疗痊愈(见表2)。

    表 2 术后患者病情调查( 例,%)

    表 3 手术死亡/存活率调查( 例,%)

    随访期 12 个月 ~5年,平均随诊 2. 5 年,其中 4 例死亡,均为恶性,2死于肝转移;2例患者由于多器官功能的衰竭。11例复发,局部复发 7 例,腹膜复发4例,进行了再次手术( 肿瘤单纯切除术或含大网膜的肿瘤切除术) ,随访至今患者仍然存活见表 3。

    3 讨论

    通过本组资料观察发现胃肠道间肿瘤具有下列特点: 发生于各年龄段,但有年轻化的趋势,多见于中老年人,本文平均年龄 66.8 岁。肿瘤的临床表现各异,缺乏特异性,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不适,腹胀、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四大症状[2]。肿瘤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以胃、小肠最为常见。手术过后要及时接受辅助治疗,以防止复发和伤口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密切关注是否切除完全[3]。

    对于尚未转移的肿瘤患者,外科手术依然是首选治疗,医生应该将肿瘤的不同情况以及患者的全身状况相结合,综合考虑以确定手术切除的范围以及方式[4]。胃间质瘤的患者,在肿瘤直径尚 <5 cm 并且距离胃幽门或贲门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下可以行胃的楔形切除,但是手术切缘应该保证距离瘤体 2cm 以上; 肿瘤体积较大或者呈侵袭性生长的的患者,手术切缘应距离瘤体 5 cm 以上,可以考虑行胃的大部分切除甚至切除联合脏器;小肠间质瘤的患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3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