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162284
天麻素合并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吴卫中
第1页

    参见附件(2378KB,2页)。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天麻素 丹红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R27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241-0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以头晕为主症,轻者闭目即止,重者旋转不定,或伴恶心,呕吐,耳鸣,甚者昏倒等症状,我院以天麻素合并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良好,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的门(急)诊患者和住院患者。其中男51例,女35例,年龄18-84岁,平均年龄58.2岁,其中经颅彩色多普勒提示椎基底动脉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痉挛,血流缓慢20例,头颅cT腔隙性脑梗塞14例,颈椎骨质增生28例,耳源性眩晕12例,其他眩晕12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者46例,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5-7天1疗程,盐酸氟桂利嗪5mg,每晚1粒口服,阿司匹林100mg,每晚1粒口服,治疗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麻素5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每日1次,(部分患者因疗效显著未进行完1个疗程),糖尿病患者改用生理盐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者,同时予降血压,降血糖等治疗。

    1.3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眩晕及伴随症状消失,好转,眩晕及伴随症状减轻,能正常工作及生活,无效,治疗后眩晕及伴随症状无明显变化或恶化,不能正常工作及生活。

    2 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1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椎基底动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缺血或由于颈椎病引起的形态、功能异常,产生相应灌流区供血不足状态,因此治疗本病的关键是调节椎基底动脉供血,以此改善脑干、小脑及枕叶的缺血缺氧状况,消除眩晕及并发症。其发病基础:①椎动脉起始于两侧锁骨下动脉,穿过1颈椎横突孔后再经枕骨大孔入颅,然后合并为基底动脉行程中经过一条活动度较大的骨性隧道。②由于脂质代谢障碍及血管内膜的损伤而导致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管上形成粥样斑块,致管壁增厚或粥样斑块向管腔内突出,使血管口径变小,造成血液循环量减少、血流变学改变( 血黏度增高)、血管粥样硬化,使血管弹性降低,血流缓慢,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有形成分层流紊乱,相互碰撞及骨赘形成。③动脉痉挛因素。因此调控血脂,改善椎动脉系统血流循环,防止血管痉挛,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对于防治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丹红注射液是由丹参、红药主要药效成分组成, 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丹参具有抗心肌缺血、抗血栓形成、抗氧化及动脉硬化作用, 丹参可以加快血液流速、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红花是传统的活血化瘀药, 红药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药、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和改善纤维蛋白溶酶活性、防止血栓形成、促进血栓溶解等作用。综上所述, 二者合用具有明显的改善血液流变学, 使全血凝度、血浆凝度明显降低, 红细胞电脉时间加快, 对抗红细胞聚集; 抑制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改善脑偱环, 增加脑血流量, 清除氧自由基, 降低血凝度, 提高耐缺氧能力, 对缺血、缺氧状态下的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减轻脑水肿, 维护脑偱环血液灌注, 改善脑组织的缺氧状态, 抑制脑血管痉挛收缩,天麻素为常用名贵中药,中医认为天麻可“熄风止痉、平肝阳、祛风通络。一主治急慢惊风、抽搐、拘挛、眩晕、头痛、半身不遂等,近年药理研究表明:天麻素注射液具有镇痛、镇静及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减少脑血管阻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7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