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162110
职业危害分级对改善作业环境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赵国胜 赵妤
第1页

    参见附件(2402KB,2页)。

     【摘要】职业危害分级是从科学管理的角度去研究职业危害程度,诸多成因之间的关联作用.本文作者通过长期从事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检测和分级评价工作,总结了一套利用因果关系,帮助企业改善劳动条件的成功经验.在工作实践中,深受企业的欢迎.这对于改善企业劳动环境,防止职业病发生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应用因果关系图 降低职业危害程度

    中图分类号:R1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398-02

    我市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问题,是比较严重的。仅从辽阳市安全卫生检验研究所,1999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上,可以看出:粉尘危害严重的企业,依次是;水泥建材(乡镇个体为主)、机械制造(铸造\抛光)、粮食加工(谷物类前处理)、轻工纺织(原料前处理)、冶化、电力(燃料为主)这些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四级危害。按照国家检察规定,是不允许的。那么如何对这些企业(行业)的严重职业危害进行整治呢?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工作:

    1 加大国家检察力度.树立国家检察的权威性,对那些严重危害职工健康、而且经济效益差、近期又没有能力改变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

    2 提高社会保障,增强保险意识。加强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和《劳动法》的宣传教育,并根据企业的职业危害状况,征收一定比例的,职业危害保障金或者职业病危害保险。主要用于治理职业危害项目,和保障职工的正当权益.

    3 开展劳动保护科学研究,从工艺设备的设计、改造抓起;注重投入、抓源头、治根本。同时,要加强劳动者的个体防护,尤其,要对职工,进行劳动保护意识的,培养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 抓好"三同时"和日常检验检测工作,使检验检测队伍,能够当好国家检察的眼睛,职工健康的保护神。

    5 从管理入手,也就是从职业危害程度,要素方面,加强科学管理,降低危害程度级别。本文就此展开研究讨论。

    1 职业危害级别的因果要素构成

    我市劳动条件分级工作是从1990年开始的,主要开展的是;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有毒作业分级、高温作业分级、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和噪声分级。下面就生产性粉尘危害级别的构成要素为例,进行分析研究。

    图 (一)

    上图是;生产性粉尘危害分级因果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构成危害级别的主要有三个指标。即;1、粉尘浓度超标倍数,2、二氧化硅含量(%),3、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日/升/人)。然而形成上述三个要素的还有一系列子因素,例如:

    1、浓度超标倍数,主要取决于下列几个方面:(1)、生产设备的密闭程度差;生产中运行设备,如粉碎机陈旧,密闭装置不严密,造成作业现场粉尘浓度增高。(2)、除尘设备不好用;主要是管理不到位,安装维修保养差,其次是设备本身的问题。(3)、生产工艺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产尘点的粉尘,沿着工序间蔓延开来,造成本来是非接尘点的工人,反而遭受到粉尘的危害。增加了受害人数。另外,还因为自然排尘和降尘之间的量,不能等效发挥作用。使用的工装设备落后。(4)、操作方法不当:是指工人不按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工作,蛮干、使粉尘人为的增高。(5)、外来二次杨尘:作业场所距离产尘点较近,且没有隔尘装置。形成相互污染、交叉影响、致使作业场所,不断有二次杨尘出现。且粉尘成分复杂,浓度自然增高。(6)没有除尘设备,这是粉尘增高的主要因素。因此,要针对不同情况加以客观分析,罗列出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

    2、 二氧化硅含量,取决于两个子因素;主要是由于采集的样品,多半是沉积的降尘,一般往往容易受到,外部尘源的干扰。例如,两个不同产尘点距离较近,由于风的作用,会把高硅尘,带到低硅尘区。所以,在详细、客观的分析了,环境因素之后,应强化密闭、隔离操作,逐步做到分而治之。3、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主要取决于接尘工作的时间长短。其次与接尘工作的,体力强度有关。一般规律是;接尘劳动时间长,肺通气量大。劳动强度高,肺通气量大。是正比关系。

    2 职业危害程度因果分析图的制作与使用

    职业危害因果分析图的制作有共性,也就是通用性。但是,也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果关系图,有的叫做要因图;就是将对结果或问题有影响的要因(较重要的一些因素)加以分析和分类,并在同一图上,把其关系用箭头表示出来。这是寻求问题解决的,简便有效的方法。一般有三种类型,即;散差分解型 、工序分类型 、原因罗列型 。

    在制作过程中最好一个结果做一个图,要因的分析要尽可能的深入细致.作图不是目的,目的是探求原因,解决问题。要因的表现应具体而简练。

    俗话说,治病要找病因。当我们按照,因果关系把图制作完成后,要根据可能和允许,制定出;逐一解决成因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并认真实施,这样就会降低职业危害的程度。我们近几年来,帮助企业从科学管理入手,实实在在的解决了,职业危害程度过高的问题。

    3 要因关系图对改善劳动环境的作用

    掌握和应用因果关系,寻找简便、有效的,降低职业危害级别的方法。是我们在工作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的。是一种新的、有着广泛应用价值的科学方法。并且在逐步总结提高。因为这一科学方法极具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立竿见影治理效果。

    例如;我市某企业,一个大型铸造车间的造型岗位/工种,92年的分级报告是:二氧化硅含量25.80%,接尘肺总通气量6708.60升/日.人,粉尘浓度30.63毫克/m3,粉尘超标倍数14.32,该岗位/工种的职业危害级别为Ш级。按照国家检察规定,要立即整改。为此,我们和企业在一起,应用因果分析图,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除二氧化硅含量不好降低外,肺通气量也降低不到理想值,而粉尘超标这个主要影响因素,则可以从工艺方面,进行小小的改造。即;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题下,将原来的干燥沙型,加入少量水,变为半干燥沙型。仅仅这小小的改动,再次监测分级的结果却是:接尘肺总通气量6000升.日.人,粉尘浓度3.43毫克 M3,二氧化硅含量25.63%,危害级别为Ⅰ级。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

    (见图二)

    又如:某厂配料车间的一个生产岗位,第一年监测分级报告是;二氧化硅含量9%,接尘肺总通气量3643 升.日.人,粉尘浓度超标倍数0,危害级别为0级。还是同一个岗位,第二年监测分级报告的结果是;二氧化硅含量13.4%,接尘肺总通气量3571 升.日.人,粉尘浓度超标倍数3.95,危害级别为Ⅱ级。本来这个岗位的各种条件没有变化的,为什么由原来的0级升至Ⅱ级?按照因果关系图分析;发现主要是,粉尘的突然增高,伴随二氧化硅含量增高。经过查找发现是外来二次扬尘影响的。在距离该岗位七米的上方,有高硅尘源直接污染该岗位。后经过密闭、隔离处理,使该岗位很快恢复到0级。

    (见图三)

    4 结论

    利用因果关系图,降低职业危害。是改善劳动环境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实践证明要使劳动环境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除了在项目建设初期进行“三同时”设计外,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老企业更需要要从科学管理入手,依据每年的职业危害程度,学会利用因果关系分析的方法,根据企业自身的各个方面的具体条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0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