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162490
电针治疗中风偏瘫100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韩若云
第1页

    参见附件(2300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治疗组),体针手法行针组(对照组),经3个疗程的不同观察,对病程、疗程、肌力恢复等指标加以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愈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电针治疗中风偏瘫操作简单易行,患者顺存性好,疗效确切。

    【关键词】中风偏瘫 电针疗法 醒脑开窃 阴阳经取穴 医疗体育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080-02

    我们在“醒脑开窍,活血化瘀,豁痰通络”之法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将200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0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疗效较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本组病例全属颅脑CT确诊的脑卒中患者,均符合第二次脑血管会议所确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33例,女性67例;年龄最大者81岁,最小者36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15天,缺血性135例,出血性65例。两组病例基本情况差别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组100例中:男61例,女39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38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15天。

    1.3 对照组100例中:男72例,女28例;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36岁,病程最长9个月,最短一个月。

    2 治疗方法 均取健侧侧卧位,针患侧体穴。

    2.1 治疗组采用电针疗法

    取穴与针法:主穴为人中(针法:鼻唇沟上1/3与中1/3交点,45度斜向上刺达骨面,施雀啄手法行针1—2分钟,患者有泪,鼻酸或者喷嚏为度),天鼎刺向C7横突根部达骨面,(力求针感传至手);曲池(力求针感传至拇指);小海(45度于尺骨斜向前臂进针达骨面,力求针感传至小指);冲门(力求针感传至股面);环跳(进针2.5—3寸,使针感传至小腿或足);阳陵泉(使针感传至足面)。配穴为语謇涩和舌偏配廉泉(刺向舌根约1.5—2寸);口角歪斜取翳风;肱二头肌张力过高配肱后穴(位于肱骨后侧肱三头肌中点);手肿胀者配外关透内关和八邪;足肿胀者配悬钟透三阴交和八风穴(斜向足心刺入1—1.2寸),然后毫针针柄上接电麻仪,0—2级肌力选用疏波,电流强度为相应肌群同步收缩为度;肌力达3—4级可选用疏密波,使相应肌群有轻度间歇性强直收缩为度,每次通电约20分钟,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歇3—4日,每次治疗后被、主动活动(即医疗体育疗法)患肢各关节5—10分钟,并嘱患者家属每日如法给患肢行被、主动活动不得少于3次。

    2.2对照组采用平补平泻行针手法

    取穴、针法和被、主动活动肢体完全与治疗组相同,只是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行针,于20分钟治疗时间内行针2次,每次3—5分钟,疗程同治疗组。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第二次脑血管会议标准[1]制定),本组200例疗效计时限为3个疗程。

    临床痊愈:神志清楚,语言清晰,行走如常,生活能自理,患侧上肢肌力达Ⅳ级以上,抬举自如;下肢肌力为达Ⅴ级。显效:神志清楚,语言清晰,在他人保护下能独立行走;上肢肌力达Ⅲ级,能适当抬举,握力稍差;下肢肌力达Ⅳ级,生活基本自理。有效:神志清楚,语言轻度謇涩,上肢肌力达Ⅱ级,手不能屈伸;下肢肌力达Ⅲ级,搀扶下能站立和迈步。无效:经1疗程治疗,症状和体征与治疗前无进步。

    3.2 疗效统计(见下表)

    可见:两组有效率经卡方检验,虽无显著性;然而两组愈显率都有非常的显著性(X2=14.29P<0.01)充分显示了治疗组愈显率非常显著的优于对照组。

    3.3 疗效分析

    3.3.1 病程与疗效的关系(见下表)

    可见:疗程与少于15天与大于16天两组病程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然而与两组愈显率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X2=26.70P<0.01),说明中风偏瘫的患者早期接受治疗的重要性。

    3.3.2疗程与疗效的关系到(见下表)

    可见:治疗组每个疗程的疗效均高于对照组(X2=8.72P<0.01),尤其是第三个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3.3 治疗前后两组肌力增长的分析(见下表)

    可见:两组肌力经治疗后,各自均有非常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肌力较对照组的肌力增加更为显著(X2=4.12P<0.05)。

    4 讨论

    中风偏瘫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多发病之一。祖国医学认为风、火、痰是本病发病的主因,病及心、肝、脾、肾四脏。本病的形成,主要在内脏阴阳失调的情况下偶因忧思恼怒,或劳累,房劳等遂使肾阴亏损,肝阳暴张,风阳煸动,心火暴盛,风火相并,气血上逆或风火挟痰浊上扰,蒙蔽清窍,导致脏腑功能骤然失常而致。传统的针灸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尚不尽人意,为探索对该病更为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从历代针灸学经典[2]治瘫要穴中,并结合瘫痪肌群的经络分布属性,精选了具有“醒脑开窍、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强肌利节”,阴阳经兼顾的配穴组方,采用电针治疗。电针疗法属非特异性疗法,有完整的科学理论,它有良性、调整作用的双向性和整体性,对偏盛偏衰或紊乱的脏腑器官功能有良好的调整作用。它有显著抗脑缺血损的作用,它可降低缺血脑组织NE、DA、5—HT含量,调节脑内单胺类递质代谢紊乱,减少对缺血神经元直接的损伤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0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