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151842
综合用药联合超声治疗不同病理类型外阴白色病变(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日 吴娟 郑九生 刘小燕
第1页

    参见附件(4175KB,3页)。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用药联合超声治疗不同病理类型外阴白色病变的疗效。方法 外阴白色病变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1)综合用药联合超声治疗组:采用综合用药物,在外阴病灶处多点皮内注射,5天一次,共3次,休息7-15天,再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病灶。(2)综合用药组:单纯采用综合用药,在外阴病变处多点皮内注射, 每5天一次,共10次为一疗程。(3)超声治疗组:单纯采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病灶 。随访12个月、比较不同治疗方法不同病理类型外阴白色病变的疗效。结果 (1)不同类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总有效率: LS患者77.78%高于SH患者57.82%(P<0.01)。(2)不同方法治疗LS的有效率:联合组87.88%高于用药组72.73%和超声组72.73%( P<0.05);(3)不同方法治疗SH的有效率:联合组76.47%高于用药组52.94% (P<0.05), 和超声组44.11% (P<0.01)。(4)不同病理类型患者运用不同方法治疗的有效率:联合组LS患者有效率87.88%较SH患者76.47%有升高驱势(P>0.05);用药组 LS患者72.73%高于SH患者52.94%( P<0.05);超声组LS患者72.73%高于SH患者44.11%( P<0.01)。结论 综合用药联合超声治疗不同类型外阴白色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纯综合用药和单纯超声治疗, 综合用药联合超声治疗对两种病理类型的外阴白色病变患者都有较高疗效。开展分型治疗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关键词】白色病变 外阴 治疗 药物 超声 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1.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115-03

    外阴白色病变是指女性外阴皮肤和粘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皮肤疾病,因病变部位皮肤和粘膜多呈白色,故又称其为外阴白色病变。依据1987年国际外阴疾病研究会建议[1]按患者的病理特征分为硬化性苔藓(LS)和鳞状上皮增生(SH)型。文献记录[2]:LS和SH是两种病因不明的外阴疾病。据此采用本院研究的综合用药联合超声的方法治疗外阴白色病变,初步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外阴白色病变疗效的差异,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 2005年5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外阴白斑科就诊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300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0~80岁(平均43.40±12.08(43.23±12.18)岁,中位45岁)。病程1~35年(平均6.80±5.82(6.92±5.12)年,中位5年)。均采用外阴病变部位多点活检的方法,经病理检查确定诊断[1],其中LS 198 例, SH 102 例。并排除外阴白癜风、扁平苔藓、外阴神经性皮炎等导致的外阴营养不良,外阴恶性病变,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有急性外阴、阴道感染的患者。研究周期内首次就诊患者纪录年龄、病程、孕产数,检测血常规、血型、血糖。

    1.2 方法

    1.2.1 设备及工作指标 选用重庆海扶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CZF-1型聚焦超声治疗仪,进行超声治疗。工作频率9 MHZ,治疗头直径12mm,治疗头通过介质(水)紧贴患者外阴病变皮肤,将超声波射入到靶区。

    1.2.2 综合治疗药物 均为注射用针剂,包括胎盘多肽、复方丹参、三磷酸腺苷(ATP)、维生素C、维生素B12、维生素E,按比例制成混合液,简称外阴营养液,并加用地塞米松和/或丙酸睾丸酮。

    1.2.3治疗方法:

    1.2.3.1 综合用药联合超声治疗组(联合组):采用外阴营养液另加地塞米松和/或丙酸睾丸酮,在外阴病灶处多点皮内注射, 5天一次,共3次,休息7-15天,再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病灶,技术指标: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外阴备皮、消毒,局部浸润麻醉,用外阴营养液稀释2%利多卡因取代生理盐水,起到超声导入作用,对患者的外阴病变区进行治疗。治疗参数:功率3.5~4.5W,频率9MHZ,脉冲1000,治疗头以3~5mm的速度进行连续直线扫描,辐照时间为30~60分钟。

    1.2.3.2 综合用药组(用药组):采用外阴营养液加地塞米松和/或丙酸睾丸酮,在外阴病变处多点皮内注射, 每5天一次,共10次为一疗程。

    1.2.3.3 超声治疗组(超声组):采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病灶。治疗技术指标和参数同前。

    1.3疗效判定:

    1.3.1 治愈 患者的外阴瘙痒症状基本消失,原病变区皮肤接近正常颜色,皮肤弹性恢复正常,病理检查显示皮肤组织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持续一年不复发。

    1.3.2 好转 外阴瘙痒症状减轻,皮肤变为粉红色或白色病变区域缩小。病理检查显示皮肤组织结构部分恢复正常。

    1.3.3 无效:外阴瘙痒症状仍然存在,皮肤白色病变区域无变化,病理检查显示皮肤组织结构与治疗前无变化。

    治愈和好转患者判为有效。

    1.4 随访 所有患者均治疗后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情况,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副反应。依据患者的瘙痒症状减轻程度、皮肤颜色及弹性的改变情况、外阴皮肤组织结构变化等情况进行临床疗效判定。部分患者未按期来随访,经电话随访,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者判为有效病例。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处理。

    2 结果

    2.1 外阴白色病变患者临床基本情况:

    表1 两种病理类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临床情况比较(例)

    提示:LS较SH患者年龄大、血小板数高、孕次多、产次多。

    本研究300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A型血120例占本组患者的40%。不同病理类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A型血:LS患者78例占198例 的39%,SH患者42例占102例 的41%,两组比较 (X2=0.089P>0.05)无差异。提示外阴白色病变两种病理类型患者A型血构成比无差异。

    2.2 外阴白色病变患者疗效比较:

    2.2.1 不同类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总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总疗效比较

    提示:本研究三种治疗方法的总疗效LS优于SH。

    2.2.2 两种病理类型用不同方法治疗的疗效比较:见表3,见表4

    表3 不同方法治疗LS和SH的疗效比较

    LS:与联合组组比较:* (X2值4.790P<0.05)

    SH: 与联合组比较: *(X2值4.121P<0.05), ** (X2值7.433P<0.01)

    LS和SH:用药组与超声组比较( P>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175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