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152037
超声显示钙化灶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日 沈泓湲
第1页

    参见附件(1335KB,1页)。

     【摘要】目的 观察超声显示钙化灶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相关性,探讨钙化灶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临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自2006年3月~2010年4月经超声检查的42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后期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比较超声显示钙化灶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425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良性结节患者318例,恶性结节患者107例。男女患者之间比较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良、恶性结节患者微钙化灶及无钙化灶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X2=15.362,X2=17.214,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显示钙化灶尤其是微钙化灶与甲状腺恶性肿瘤间具有较高相关性,无性别差异,可作为临床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初步评价依据。

    【关键词】钙化灶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鉴别诊断 良恶性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353-01

    甲状腺结节是指位于甲状腺内的局限性小团块,它可以是肿瘤性,也可能是一种非肿瘤性异常,结节通常良性,但也可以是恶性。甲状腺结节在临床上非常多见,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非缺碘地区约5%的女性、1%的男性有临床可触及的甲状腺结节,如果使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查,则可在19%~67%随机选择的人群中发现甲状腺结节[1]。超声检查的重要意义不但表现在能够较敏锐的发现甲状腺结节的存在,还表现为能够为临床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提供有效依据。本文就超声显示钙化灶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临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做出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6年3月~2010年4月经超声检查的42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3例,女352例;年龄18~73岁,平均51.2岁;病程3个月~13年,平均3.8年。

    1.2 检查方法 本组患者检查仪器均为Philips 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一般采用7.5~14MHz的高频线阵探头。患者采取仰卧位,肩颈后方垫枕,头部稍后仰,使颈部充分暴露。首先测量甲状腺大小,然后依次观察腺体轮廓及包膜,内部回声及回声是否均匀,是否有结节、血流状况、周围组织结构、颈部淋巴结等。按照美国超声放射学家协会对甲状腺结节的评级标准[2]:超声显示中钙化灶直径<2mm者称为微钙化灶,≥2mm者称为粗钙化灶。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检查结果

    本组425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良性结节患者318例,恶性结节患者107例。良性结节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187例、甲状腺腺瘤10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23例、单纯性甲状腺炎症3例,恶性结节包括微小癌68例、乳头状癌35例、滤泡癌3例、髓样癌1例。

    2.2 不同性质结节钙化灶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不同性质结节钙化灶情况比较[n(%)]

    由表1可以看出,本组425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良性结节318例(74.8%),恶性结节107例(25.2%)。良性患者钙化灶63例,其中微钙化灶9例(2.8%),粗钙化灶54例(16.9%)。恶性患者钙化灶107例,其中微钙化灶38例(35.5%),粗钙化灶37例(34.6%)。良、恶性患者钙化灶、微钙化灶及粗钙化灶数量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不同性别患者钙化灶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患者钙化灶情况比较[n(%)]

    由表2可以看出,男性患者微钙化灶8例、粗钙化灶15例,钙化灶总计22例,占30.1%;女性患者微钙化灶39例,粗钙化灶76例,钙化灶总计116例,占32.9%。男女患者之间比较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病理类型钙化灶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不同病理类型钙化灶情况比较[n(%)]

    由表3可以看出,本组患者结节性甲状腺肿263例,甲状腺腺瘤60例,桥本氏甲状腺炎15例,单纯性甲状腺炎7例,微小癌47例,乳头状癌25例,滤泡癌7例,髓样癌1例。良性结节中粗钙化灶70例,微钙化灶3例,无钙化灶198例;恶性结节中粗钙化灶21例,微钙化灶44例,无钙化灶15例。良、恶性结节患者微钙化灶及无钙化灶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X2=15.362,X2=17.214,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甲状腺超声检查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由日本学者使用水浴法进行了甲状腺病变的B型超声成像研究,70年代随着灰阶超声成像技术的提高,陆续有研究者开展了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诊断研究,期间Wallfish等开始建议在超声引导下行细针抽吸活检(fine—needlebiopsya spiration,FNAB),以提高活检的准确性[3]。到80年代,超声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甲状腺结节的检查,并对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评估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高频超声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可探及小至1~3mm的结节。一方面高频超声的分辨率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超声在甲状腺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技术熟练,可以想像,在未来检查的甲状腺癌的数目还有可能呈戏剧性增加。本研究主旨在于探讨超声显示钙化灶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鉴别诊断的重要价值。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灶的形成是由结节内细胞不断扩张生长、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而引起的[4]。本研究通过一系列的结果研究对比发现,甲状腺结节中钙化灶的数量与比例同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具有明显相关性。良、恶性患者钙化灶、微钙化灶及粗钙化灶数量相比具有显著差异(X2=15.362,X2=17.214,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粗钙化灶而言,微钙化灶与恶性结节的关系更加密切,临床发现微钙化灶患者应及时进行细针抽吸活检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总之,超声显示钙化灶尤其是微钙化灶与甲状腺恶性肿瘤间具有较高相关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35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