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12期
编号:12145379
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临床护理干预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B版》 2011年第12期
     【摘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药物不良反应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门急诊输液病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多。通过数年临床观察分析得知,药品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中西药注射剂不合理联合应用及药物联用品种过多等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加强药理知识学习、及时告知患者、把握注射原则、严格三查七对及加强输液巡视是防范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措施。如何减少或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是我们护理工作职责所在。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 原因 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180-02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药物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尤其门急诊静脉输液病人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多。自2005年1月至2011年9月,我院急诊科门急诊输液病人中共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29例。其中,男70例(54.5 %),女59例(45.5%),男女之比为1.2:1。年龄最小者1岁,最大者92岁。不同性别、年龄段都有发生;50岁及以上者39例(30.2%)。出现轻度药物不良反应102例,严重药物不良反应27例。其中出现过敏性休克9例。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抗感染药物、循环系统药物及中药制剂为主。在致药物不良反应的抗感染药物中以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率较高。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的皮疹、皮肤潮红、瘙痒;其次是静脉炎、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头晕、胸闷、肢体麻木、呼吸困难和视物模糊等等。现将我院科129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防范措施给以总结。
, 百拇医药
    1 原因分析

    1.1 药物因素

    1.1.1 药物品质不纯 由于工艺技术条件和药品质量标准控制水平的不同,不同厂家制药制剂纯度不同,所以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不同。由于受气候特点、环境温度及个人技术等影响,同一厂家生产的药物批次不同,制药制剂纯度也不同,所以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也不同。

    1.1.2 药品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 据报告中国抗生素使用率名列世界第一,其中就存在过度使用药物的现象。抗生素剂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的可能性增大。

    1.1.3 给药途径 注射剂量虽然具有起效快,便于临床急症应用的特点,但由于缺少了消化道及防御系统的处理,其引起过敏反应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静脉注射药物导致静脉炎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1.1.4 中西药不合理联合应用 随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深入开展,中西医并用的概率越来越多,但长期的临床实践及药理研究表明:有些中西药配伍能使毒副作用增强。中西药的联合使用导致药物品种联用增多,致使药物不良反应出现几率增加。
, 百拇医药
    1.1.4.1 两类药物毒性相类似,合并用药毒副作用相加,如地榆,虎杖,五倍子等含鞣质中药与四环素、利福平等西药,二者均有肝毒性。

    1.1.4.2 某些中药可加重西药的呼吸中枢抑制作用,使副作用增加,严重的可使患者死于呼吸衰竭。如杏仁止咳糖浆、桂枝茯苓胶囊等在成药与麻醉镇静止咳药如硫喷妥钠、可待因等合用。

    1.1.4.3 某些中药能兴奋心肌而加快心率,增强心脏对强心苷类药物的敏感性而增加对心脏的毒性。

    1.1.4.4 改变体内某些介质成分含量或环境也能增加毒副作用。某些中药能促进单胺类神经介质的释放,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可使毒副作用增强,严重时可致高血压危象。如麻黄、中药酒剂与呋喃唑酮、格列本脲、甲硝唑等。

    1.1.4.5 中药注射剂与西药的不合理联用。复方丹参针与环磷酰胺、氟脲嘧啶、阿糖胞苷等抗肿瘤药物合用,能促进肿瘤转移。梁桂珍[1]曾报道复方丹参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混合静滴,导致过敏性休克或严重的过敏症3例。
, http://www.100md.com
    1.2 人为因素

    1.2.1 个体差异

    1.2.1.1 过敏体质的患者易引起药物过敏反应,称药物变态反应,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1.2.1.2 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等情况的差异,婴幼儿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全,老年人则因肝肾功能衰竭,对某些药物易发生中毒;素体中阳虚寒患者服用清热解毒药易因寒凉伤脾而生腹痛、呕吐等误治病证,甚至产生坏病[2]。

    1.2.2 护理人员素质欠佳

    众所周知,护理专业又脏又累,付出的劳动与社会价值有时不对等,导致护理人员流失严重,护理队伍相对不稳定,而临床年青护理人员相对较多,难免存在个别护士技术差,态度又不好,也容易诱发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加重。

, http://www.100md.com     2 预防与干预措施

    2.1 加强药物的质量监控 医疗单位必须尽可能规范进货渠道,对制药过程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查和质量跟踪,在使用前应注意观察药物的色泽及有无沉淀,要严格避免使用那些存在澄明度问题的注射剂,减少批与批之间的差异性,有助于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分析。

    2.2 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学习,掌握一定的药物知识 加强药理知识学习,对药物的用法、用量以及药代动力学、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有所掌握,遇有新药或特殊用药护士之间互相咨询、多看说明书或打电话向药房工作人员咨询。对已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讨论,以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识别、处理、预防能力。

    2.3 把握注射原则,要求皮试的药物一定要按规程执行 即使医生没有下达皮试的医嘱,护理人员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提醒医生并严格进行皮试。皮试患者,告知不要离开注射室,即使皮试阴性用药期间也应注意,以防迟缓反应发生。皮试中有症状的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措施。不需皮试但提示慎用等标志的药物,一定要仔细询问用药史及食物过敏史。
, 百拇医药
    2.4 抓住时机告知患者,药物具有双重作用 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围绕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利用与患者接触的时间,对疾病药物治疗、用药注意事项以及正确保管药物等方面予以指导,告知其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即便是用法、用量正常也可出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药物的自然属性使患者对药品的不良反应有一定的认识,即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由于事先告知,患者能够理解和配合治疗,同时也能减少纠纷的发生。

    2.5 掌握药物性能,注意药物之间配伍液体pH值的不同而使药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如奥美拉唑最好选用100 ml的氯化钠注射液配制,由于5%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较0.9%氯化钠注射液低,相同浓度的奥美拉唑用这两种输液溶解后pH值存在差异,其pH值随稀释浓度增加和放置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3]。因此,选用其他液体或液体量时,增加了溶液的不稳定性,从而极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有资料表明,联合用药品种数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成正相关[4]。
, 百拇医药
    2.6 加强输液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输液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输液速度不当也是诱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一个因素。一般情况下,受生理和脏器功能的影响,儿童及老年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者居多[5],因此应加强对这类人群用药后的观察。警惕不需要做皮试的药物仍可出现过敏样的反应,如喹诺酮类和红花注射液等。因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多数含有酶、皂苷、鞣质、角质蛋白等分子物质,静滴入机体后易导致变态反应[6]。

    2.7 严格三查七对 在护理工作中准确执行医嘱,仔细核查药量.尤其是老年和儿童患者避免药量过大,核查中发现有疑问的或未用过的药品,及时与药房或医生联系,不要模糊配药。

    2.8 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用,并防止渗漏引起组织肿胀、坏死,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9 注意配伍禁忌 在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守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禁忌表,把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尽量降到最低。配药时严格遵守一人一针一管,杜绝一次性用物重复使用,药物要现配现用。需避光注射的药物要采用避光输液器材,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百拇医药
    3 发生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

    3.1 观察患者病情,将点滴速度减慢甚至停止点滴,并立即通知医生,填报不良反应报告单。

    3.2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安抚其情绪保持稳定,避免因紧张而导致加重病情。

    3.3 沿血管方向发生局部红、肿、痒、痛可给予局部按摩或热敷,以缓解局部痉挛,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不良反应症状。

    3.4 对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者应立即停止点滴,就地抢救,以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生命。

    4 结论

    护理人员是患者生命的守护者,应增强护理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工作中一定要耐心细心观察患者的细微变化,一切从我做起,通过自身努力,把药物不良反应降至最低。如何减少或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是我们护理工作职责所在。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梁桂珍,右旋糖酐40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混合静滴致严重不良反应aN[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5. 15[9]:425.

    [2]熊兴江,王阶,何庆勇,基于方证对应理念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思考[J],中国中药杂志 2010,35[4]:537.

    [3]刘丽萍.不同稀释浓度的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液稳定性研究[J].安徽医药,2008.12(7):610—2.

    [4]孙家跃.我院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07,ll(11):1053—4.

    [5]牛向荣.12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8.9:19—20.

    [6] 陈亚媚.中药注射液静滴的安全性问题及其防范[J].安徽医药,2007,ll(5):456—8., http://www.100md.com(黄春娥 余桂珍 桂小琪)